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社集体备课模式

品社集体备课模式

朗读故事,分组讨论交流:
(1、)胡佛是怎样对待那位机械师的?结果怎样?
(2、)如果胡佛不那么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4、组代表发言,教师加强引导,对于有创造性,代表性的发言,予以引导,肯定。
师小结: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动力,宽容别人的人,心地坦荡,被宽容的人,能受到心灵的启迪。
同志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同学们谁能利用自己学习中的经历来阐述这一观点?
请同学们阅读“马克的故事”,谈谈故事中的马克是怎样取得进步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吗?
故事中的马克怎样进步的?。
(特别注意,闪光卡中没有提到的同学会成为大家遗忘的角落,可以发动同学们继续寻找他们的优点,并掌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知道自己还是有不少优点的。)




1、三人行必有我师
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师附小集体备课模式
课题
2、学会宽容
主备教师

执笔: 磊
审核人
个性化修改意见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宽以待人的基本要求,认识到生活中需要互相宽容,我们要学会宽以待人。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如:互相谦让,互相宽容·····)
小结:是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对他人发自心的友善,宽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宽容,感受宽容的力量。(板书课题)
二、故事引路,感受宽容的力量
1、课件展示故事:《胡佛的故事》(课本6页)
2、欣赏欣赏经典动画《负荆请罪》,谈收获。
师:古今中外有许多宽容待人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个经典故事。大家边看边想:故事中你最敬佩谁?为什么?(播放多媒体课件)
(1、)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宽容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难点
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会影响团结。
教具准备
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谁还没有收到闪光卡。然后全体同学一起找到这些同学的优点,制作闪光卡,送给那几位同学。其他同学听后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告诉大家吧!
学生畅谈自己收获。
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课件出示画家周昉的事例。
提问:画家周昉是怎样对待大家的评价的?这说明什么?画家周昉给我们那些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
要点小结: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他的画作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绘画水平迅速提高。
三、我来找优点
1、师:古人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学也值得学习,请同学们看看课本图片中的四位同学怎么做的。
出示场景二(课本4页图片录制成相关视频)课件演示。
现在同学们就行动起来,在小组交流一下你自己发现的同学的优点,然后自己写在闪光卡上。
学生汇报闪光卡,并送给相应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表扬和赞美。贴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小结: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2、深化认识
准备相应的课件、挂图,课前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对教材中古训的理解程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课件演示场景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根据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录制相关视频。)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进行小结并提问: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呢?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学会宽以待人,提高分辨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宽以待人的事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宽容的力量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六尺巷的传说》。教师讲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老夫人修书送英。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始皇。”于是,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而这条巷,被后人称为“六尺巷”。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板书: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学文明理
1、出示名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顾嗣协
小组讨论名言的意义,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并试着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2、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唐代著名画家周昉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来听听他年轻时是怎样取长补短的。
师附小集体备课模式
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
主备教师

执笔:磊
审核人
个性化修改意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会影响团结。
过程与方法:愿意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以宽容为主题的资料,课上通过讨论、交流、辨析、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以宽容之心待人的态度,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彼此共同进步,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品质,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习宽以待人的基本要求,学会宽以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