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四)思想内容、主题: 歌颂人性的美与善。作 者所追求的人生形式,是一种 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的世外桃 源。 对旧社会的批判。
边 城
沈 从 文
(五)人物形象: 1、翠翠:她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是其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她秉承湘西青山丽水的灵气,是 美的精灵与化身。她的爱情故事顺应着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 天性,自由地自然地发展。处处体现出少女的自矜、自尊和对 爱情的忠贞。翠翠是作家理想中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性爱:沈从文小说中大量的性爱描写,最突出地 表现在他对都市和湘西的不同态度。 3、民俗、民风:沈从文的湘西题材,生动地表现湘 西及沅水流域的民风、民俗。
三 、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
沈从文特殊的身世、传奇般的经历以及由之给他带来 特殊的气质,那就是常以“乡下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 “常”与“变”。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湘西所能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 《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2、老船夫:他是“善”的化身,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另一 方面通过对外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 3、天保、傩送兄弟俩:勇敢、剽悍、诚恳, 富有进取精神,撑船下海,肩挑背驮,样样在行, 那典型的苗家后生形象浮现在眼前。
(六)艺术特色: 1、《边城》结构奇特。 2、《边城》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3、小说是用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的。 4、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边城》的亮点。 5、《边城》的成功与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其基本 语言是湘西方言。 6、现实与理想相融合的事的意境 7、作者极力地渲染人物的人性美。 A、爱情 B、亲情 C、邻里之情 D、敬业、慷慨。
六、《边城》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湘西世 界”的集中代表。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不仅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 着人生理想的“希腊小庙”,而且,在这座小庙里还供奉着他的文学理想。 他的学生评价他说:17岁以前生活在真实的湘西,17岁之后生活在梦幻 的湘西。沈从文不忍心表现湘西恶的一面,关键的时候总是回避仇恨、丑陋、 野蛮、残忍,是一个唯美、慈善的作家,供奉着一座人性的希腊小庙。 沈从文从情感上倾向湘西,理智上却知道城市比湘西好,他试图给城市 人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 沈从文反对文学附属于政治,与鲁迅都采取了异族文化的视角,分属于 截然不同的两派: 鲁迅是从外国先进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民族进行批判;而沈从文是从苗族 文化的角度反思汉文化的。
1929年1月,开始与胡也频、丁玲夫妇一起 创办文学杂志《红黑》和《人间》,并参加新 月社。1930年夏,任武汉大学国文系讲师。 1931年1月,胡也频被捕入狱,2月被枪杀于上 海龙华。4月,沈从文冒险护送丁玲及孩子回家 乡湖南常德。 秋天,赴山东,进入青岛大学任 教。1932年秋天, 教育部的“中小学教材编选委员会”。 6、锋芒毕露。1933年5月,丁玲被捕后失踪,引起文坛瞩目。7月发表了《记丁 玲女士》。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10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 引起著名的“京海之争”。 1934年写出了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 7、辗转流徙。1937年8月后,先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副教授、联大北京大学教 授,直到1946年,任北大教授,并参加编辑了《大公报》、《益世报》、 《平明日报》等四种报刊的文学副刊。 8、离开文坛。 1948年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说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 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在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后被赶下了北 大的讲台,经于导致精神错乱,从此,离开文坛。 1988年逝世于北京。
◆ 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
《柏子》《萧萧》《丈夫》、《会明》、《贵生》等 作品构成了一个系列,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了20年 代至30年 代湘西山村儿女的苦乐人生。作者的感情是 复杂的,笔端既洋溢着热情,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悲凉 与惆怅。 理想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 与厌倦而创造出的。在这里时间的概念和社会的矛盾被 有意地模糊了,呈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 《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月下小景》等篇。代表作《边城》。 沈从文把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看做是理想人生形式,其极致就 是“爱”和“美”结合的“神性” 。那种真挚、大胆、热烈的生命状态是最高 的人 性,也是最高的神性。作者从民间故事、苗族传说和佛经故事中汲取营养,在浪 漫主义的格调中回荡着历史的悠长的余音。《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 下小景》。 最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边城》,不仅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以及社会 理想,更以其浑圆完整、凝练畅达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审美品格,为中国现代抒 情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境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1)
主讲 李翠梅
第十二章 沈从文
第一节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第二节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在景象万千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个相当独特 的文人。他善于叙述故乡湘西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并 从中提升出自己的文化理念。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沈从文主要的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构筑起他特异的 “湘西世界”。他的一生都在执着地歌哭着这个世界的悲 欢离合、哀怨忧愁。
(二)《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 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 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 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 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从文小说习作选 代序》 (三)解题: “边城”不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时间概念和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 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 “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小说主旨是让人们从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 落处”。
思考题: 1、作者借《边城》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2、沈从文是怎样探索“人与自然相契合”的湘西世界 ? 3、沈从文是怎样批判庸懦、虚伪的都市面影? 4、《边城》的艺术特色? 5、比较鲁迅和沈从文在批判传统文化方面有何不同。
第二节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一、关注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 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体现的是下层劳动者美好人 性的理想,《萧萧》、《柏子》、《丈夫》等从食、性这些最基 本的生存层面写出底层人民的本性,呈现一种生命的自在状态。 二、乡村叙述的代表作《边城》 (一)概述: 《边城》写于1934年4月,作品 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 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 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 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小说创作
沈从文是怀着一个神圣的“文学理想”竭力维护文学的纯粹性和严肃性, 坚决反对文学的党派性和商业性。 1、题材: “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即“两个世界”。 沈从文的小说蕴涵着独特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可以概括为:非都市而颂 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 ◆ 都市世界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都是以自然文化的价值尺度对都市文明进行嘲 讽和批判。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嘈杂的,拥挤的。 上流社会生活堕落腐败,如《绅士的太太》; 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如 《八骏图》《大小阮》 。 底层人为沉重的生活扭曲了灵魂。都市社会既缺乏道德感,也缺乏生 命 力量,人性的灵光全部沦丧,人成为生命的空壳。表现上流社会一部分人不甘 沉落的挣扎《如蕤》。
三、沈从文小说的文体特色 1、创造式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文化小说(诗 小说、抒情小说)。 2、沈从文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且比小说更有历史感,也更能 直接表露他自己的灵魂与情思。(《湘行散记》、《湘西》以 《烛虚》等)。
四、文学理想的寂寞 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立场”,即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 途,而主张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 沈从文的文学不属于当时中国的城市文化,也不属于城市文学, 因此难于被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所理解,所以他是寂寞的。 五、沈从文研究在历史上的不同情况。
对于3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苏雪林和刘西渭的研究。 对于4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郭沫若的观点。 对于5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王瑶的文学史研究。
对于60-7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夏志清的评价对后来形成“沈从文热”的 影响。 对于8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凌宇对沈从文文体研究的意义。 对于9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王晓明的研究。
四、沈从文作品的风格
沈从文最独特的文学贡献是田园小说。从题材上看, 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批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和升华, 创作出的是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田园 小说。
五、沈从文小说创作特征
1、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表现人生之“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 其文学理想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探索社会进步的道路,而是从人性的 角度去寻求重造民族品德的门径。 2、广泛吸收外国文学汁液,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 受契诃夫影响对小人物、平民众生关注;受屠格涅夫影响小说抒情性自然性 强。小说呈现出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3、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浪漫性。 4、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俭约的语言风格。有“文体作家”之称。

第一节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一、沈从文的生平简介
1、简历。生1902年12月28日,湖南省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
2、少年时代。1917年(15岁)从凤凰县第一小学毕业,这是他的最后学历。8 月,即按照当地的风习进入地方行伍。 3、进京求学。1922年(20岁),在接触新文学后,出于内心的憧憬,独自闯 荡北京,升学失败后,住在“酉西会馆”(半年后迁入银闸胡同一公寓“窄 而霉斋”)自学,并开始文学创作。 4、初露锋芒。1926年(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鸭子》,1927年又出版了 短篇小说集《蜜柑》。 5、登堂入室。1928年1月,到上海,8月应胡适之邀,以小说毕业的资历担任 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师,讲授写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