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页眉内容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
张玉霞
一、概述
教材借助操场上的活动这一主题情境图,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分数除法的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解决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幅情境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反馈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如果有学生选择用除法计算,要引领学生做好分析,可借助线段图的功能理清思路。

对这一方法不做基本要求。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过程与方法: 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分数除法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解决乘除法混合问题是,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除法。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因此,教学前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做好学习准备,做好课前信息的整理和探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作好铺垫
找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

(1)故事书的
9
2是150本。

(2)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3
1。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9
4。

(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看这些同学多开心啊!从画面中,你们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
跳绳的有6人,打篮球的有4人,踢毽子的有3人。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数量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作补充。

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94,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3
1。

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
2, 【意图:通过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将复杂的分数问题生活化、简单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根据情境图提供的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状况百出,老师可作以下的引导:①参加跳绳的小朋友有多少人?②你知道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吗?③如果告诉你参加跳绳的人数与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的数量关系,你会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吗?
得出探究题目: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9
2,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根据信息大胆的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


(2)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问题:根据题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
2”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课堂,收集信息。

(3)反馈探索结果
①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92”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1: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92。

(板书) 学生2: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
2正好是操场上跳绳的人数。

学生3: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
2,相当于操场上跳绳的人数。


请大家用一个等式表示题中的等量关系。

②写出数量关系式 参加活动总人数×9
2=跳绳的人数(板书) 参加活动总人数×9
2=6 【意图:让学生根据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思路写出数量关系式,为下面的学习理清思路。


(4)独立解决问题
①列出方程
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知道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母来表示?(这时如果学生提出用算术法解答,老师引导学生知道,如果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思路思考,应该先探索方程法,然后再用算术法解答。


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后,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解:设操场上有x 人参加活动。

9
2x=6
让学生说说列方程的根据。

②解方程
学生独立解答方程,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
2x=6 x=6÷9
2 x=27
答: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是27人。

(5)学习算术解法(如果前面学生没有提出算术解法,这个内容可放在第二课时)
同学们还有其它方法吗?
用除法计算:6÷9
2=27(人) 与学生一起分析,借助线段图理清思路。

【意图:通过方程法与算术法的对比,学生会发现方程法的数量关系更清晰,从而知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窍门就是分析题中的分率句,弄清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0页的“试一试”的第(1)、(2)小题。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课堂,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1) 第(1)小题和第(2)小题数量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两小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方程法解答了许多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你能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 3
1x=30 【意图:让学生根据方程编应用题,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和自己的主动
探究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92,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92 参加活动总人数×
9
2=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上有x 人参加活动。

9
2x=6 x=6÷9
2 x=27 答: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是27人。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

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