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作者:刘莹莹2011级教育学2班[摘要]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大众媒体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同时,大众媒体由于其自身的两面性,其影响也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针对大众媒体特点,趋利避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众媒体;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引言二战以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传播信息量大,方便迅捷,且较少受时间空间限制,所以得以迅速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接受和使用。
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也开始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动态。
现今,大众媒体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大众媒体及其特点1.大众媒体的概念大众媒体,顾名思义便是指,流传最为广泛,为大多数人接受,认可,并乐于传播的媒体形式,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以及近些年来提出的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短信等。
2. 大众媒体的作用对青少年来说,平时接触最多的媒体要属电视,其次才是网络,报刊,广播和短信。
在学习时,他们喜欢借助的首先是网络,报刊,然后才是广播和电视。
这说明,这几种主要的大众媒体形式在呈现人生百态,道尽世间万象,浓缩人间精华,丰富人们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大众传媒, 人们固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尽览天下旖旎的风光、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丰富自己的阅历与见闻, 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借助电视和网络拉近人们时空距离,将偌大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但无可避免的人们绝大部分休闲时间将被大众传媒所占据,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的沟通和互动越来越少。
同时,大众媒体中包含的色情,暴力,粗俗信息也不可避免的对受众尤其是自我意识还不完善的青少年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 价值观的定义及当前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表现1. 价值观的定义心理学领域对价值观的理解十分复杂,不同学者在实际研究中,给予不同的价值观理论,曾经使用各不相同的定义。
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被研究者们广泛接受的定义。
但是。
通常我们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或者信仰,是人们区别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者违背自己志愿等的观念系统,并且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们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的。
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看法,是对自己要干什么而不干什么的一种判断标准,是决定人们的观察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譬如,人们比较容易倾向于那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自己看重的事情、经验或人。
有人把中国人的价值观分为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包括:遵从权威,孝亲敬祖,安分守成,宿命自保和男性优越;现代价值观包括:平权开放,独立自顾,乐观进取,尊重情感和两性平等几个方面。
2.当前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表现时下的好莱坞电影、日本漫画、韩国青春偶像剧、港台歌星等都颇受中小学生的青睐,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成熟,判断能力有限,其中一些不健康的暴力、色情等的东西,会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举止行为产生深刻的、负面的影响。
由于现代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观念已经相当严重,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名牌可谓是最大的时尚,青少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
此外,消极颓废的文化倾向已逐渐渗透于青少年的价值观中。
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另类活动的追求已成为一种追随潮流性质的行为;上网与染发在中学生流行程度较高;在校谈恋爱、逛酒吧成为有一定好奇心驱使但可能谨慎尝试的行为;非主流颓废主题文字图片迅速在网络上风靡。
同时,大众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他形式多样,内容流行,深深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宣传的好的方面,如爱国主义,崇尚科学,人文精神,审美意识的培养,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加强民主化倾向等,仍然是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
三.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1.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1)塑造典型形象,引导青少年确立个人理想如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新闻等传播形式对革命人物和优秀事迹的宣传, 倡导公众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理想; 通过对包拯,魏征等历史人物形象的渲染, 引导青少年要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宣传, 鼓励青少年忠诚、爱民、拼搏, 坚持正义; 一切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和他们的价值观。
(2)关心时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通过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可以及时了解身边的事,关注身边的焦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以电视媒体为例,近年来,电视媒体,如中央一套,四套,十套大量播出的弘扬革命传统,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片都正发挥着积极的育人功能。
通过反侵略影片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振兴的使命。
通过“二战”纪念片,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而和平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争取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影片,认识到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弘扬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追求个性解放和独立精神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为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巨变已极大触动了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模式。
当代青少年已不同于上一时代的人们,他们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惧怕权威,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人的生活逻辑。
自我肯定,坚持自我。
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道路。
2.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1)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成功利性当代青少年们,已经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等。
大众文化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青少年的成功观到爱情观几乎都带有明星的印记。
大众明星的成功之路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梦寐以求的,从“超级女声”大赛进行的火热程度就可以看的出来。
梦想“一夜成名”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误区,要靠投机取巧走上成功之路的错误认识,他们仅仅看到的是“小燕子”式的成功,却未看到明星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
仅仅看到明星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表演,却未看到台下无数个默默努力却得不到赏识的寂寞背影。
(2)暴力和色情现象严重大众文化样式,动画,漫画,口袋书,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无不浸染语言暴力。
一些电视媒体不能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自身传播的信息严格把关,为了提高收视率,播放青少年不宜观看的生活片,庸俗低级的娱乐节目,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全不顾电视暴力内容的刺激会增加侵略性行为发生的几率,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较为薄弱,而模仿能力却极强,容易从表现侵略性的节目中学得侵略行为,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方式产生消极影响,诱发越轨行为。
(3)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目前一些电视频道除了播放武侠言情片之外,就是清一色白领阶层的生活片。
这类影片所展示的场所不是豪华酒店,宽敞清闲的办公场所,就是幽雅漂亮的别墅。
出现的人物不是腰缠万贯气宇不凡的老板,就是香车宝马、俊男靓女。
表现的内容不是尔虞我诈,商场争斗,就是缠绵爱情生活。
这类影视内容远离了大众,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影片无一不给青少年造成错觉,忘记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民族精神,一位只想享受。
(4)语言运用粗俗化体育报道,综艺节目和公众人物的语言粗俗不堪入耳,误导了青少年语言习惯和思考方式。
世俗化的语言虽然保留了语言的原生态,带有粗放的“草莽本色”,然而却包含着很多杂质,即语言暴力。
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以俗为雅”“大俗大雅”。
然而,如今愈演愈烈的传媒语言粗俗化却再难用古人的话来搪塞,遮羞。
社会新闻粗俗语言比比皆是,公众人物也需“慎言”。
左一句“TMD”右一句“屌不屌”必然会对社会语言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媒体,与媒体工作者应有自觉意识,加强自律。
四.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消除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据调查,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论坛上,各种统计调查充分反映出媒体对于青少年极大的影响力。
统计表明, 青少年价值观90 %以上内容是媒体给予的。
由此可见,大众媒体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已成为迫切需要。
其具体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加强行政规范和媒体自律加强大众文化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
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电视播放内容的审查力度,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暴力、色情等内容,鼓励播放“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人物传记”类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倡导健康的、娱乐的、知识性的文艺节目,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2. 加强学校,家庭的引导学校和家长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对青少年加以必要的引导。
对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的重点是帮助他们直接辨识、评价媒体中关于他们的内容。
对青少年教育重点放在关注全球问题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关心时事,以及把握机遇,立志成才。
在校时积极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文化传统,努力成为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者。
在家时,家长可以通过对青少年接触媒体时间的控制来对大众媒体传播内容进行初选,及时纠正期间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加强青少年的自主选择能力通过高雅文化扶持与引导大众文化。
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审美的趣味教育,提高青少年鉴别鉴赏能力,实现青少年审美的雅俗共赏。
青少年应加强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辨别是非能力,积极主动吸收传媒中健康内容,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害。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众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娱乐功能日益呈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众媒体应提供更多生动、可感、高品味的节目,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升情趣品味,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