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周:军训第三周第一课时授课题目: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和了解。
(3)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计算机的动态。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计算机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教学工具:课外材料授课过程:一、导入:(教师)计算机是人类在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本学期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
(哪个同学对计算机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找同学回答。
)二、讲授部分:1、计算机的概念(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最后教师总结)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2、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教师讲解)(1)第一代:电子管阶段(1946-1958)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2)第二代:晶体管阶段(从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4)第四代: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70年代中期以来)注:学生要掌握各阶段计算机的特点。
3、计算机的特点:(教师讲解)(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4)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4、计算机的应用:(教师讲解、举例)(1)科学计算如: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如: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财会管理(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如: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4)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师举一些这些方面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B、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人工智能(AI)如: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的理解、机器人(6)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一个领域,如:电子邮件、网上电话、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
三、讨论部分:教师在讲授完主要内容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把自己了解的计算机的知识讲授给大家。
四、作业:预习:数制和字符编码的基本概念。
第三周第二课时授课题目:进位计数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进位计数制、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了解字符编码。
(2)能力目标:使学生达到数制之间的转换的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教学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授课过程:一、导入: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或指令都是用二进制来表示的,但二进制不便于书写,所以在许多科学领域里人们又习惯使用十进制、十六进制,因些我们必须要了解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二、精讲部分:1、进位计数制(了解,学生看书,自学)(1)进位计数制的概念(2)几种常用的进位计数制2、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边讲边举例练习)(1)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十进制方法:将非十进制数按位权展开,然后按十进制相加。
例:将下列数转换成十进制数(10011.01)2(A23)16(456)16(111.01.11)2(2)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方法:采用:除基取余,逆向排列例:将下列数转换成二、十六进制85 526 35(3)二进制和十六制之间的转换A、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将二进制以小数点为界,分别向左、右每四位分为一组,不足四位时需要补0(整数在高位补0,小数位在低位补0)然后将每组的四位二进制转换成相应的十六进制数。
B、十六转换成二进制:按原位数的顺序,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等值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例:53C.6A 10110.0113、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和字符编码(了解)(1)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A、位(bit)B、字节(byte)KB、MB、GB、TB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C、字长(WORD)(2)计算机中字符编码A、ASCII码B、汉字编码三、课堂练习:1、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1100101.01 1001.011 10111.1012、将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85 47 93 683、将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A56.3 327.B 731.5四、作业练习册:P1 一、1-5 三、37-42第三周第三课时授课题目: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组成(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软件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的认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法、讨论法教学工具:硬件实物授课过程:一、导入:我们大家都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它的发展史等各方面的内容,那么对它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组成是不是了解呢?(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由些展开新课。
二、精讲部分(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师讲解)(1)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2)五大部件的概念和功能2、计算机软件系统(教师讲解,并注意给学生举例说明)软件(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主机系统: (1)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2)系统主板 (3)中央处理器(CPU ) (4)内存储器:ROM 、RAM(5)输入/输出接口(I/O 接口)2、外部设备(1)外存储器A 、软盘和软盘驱动器B 、硬磁盘存储器C 、光盘存储器D 、闪存 (2)输入设备 A 、键盘 B 、鼠标器 (3)输出设备 A 、显示器 B 、打印机(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学生了解)1、字长2、主频3、内存容量4、运算速度三、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及处理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文字处理软件 表格处理软件 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第三周第四课时授课题目: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多媒体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观,职业观。
教学重点:多媒体技术特点和计算机病毒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教学工具:文字材料授课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技术是微型计算机的一场革命,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发展的今天也是到处都见,本节课我们就将这两方面的知识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自学部分:学生看书10分钟,根据教师给出问题进行讨论。
1、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2、多媒体的特点?3、多媒体的应用?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5、计算机病毒的分类?6、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三、教师总结部分(一)多媒体技术1、媒体、多媒体(P23)2、多媒体的基本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3、多媒体的关键技术45商业和服务业、虚拟现实(二)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计算机病毒及特点: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可触发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按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复合型病毒。
按破坏性分为良性和恶性病毒。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P29)4、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P29)注:本节为学生了解内容,所以不做详细讲解四、作业:1、复习第一章内容。
2、练习册第一章作业。
第四周第一课时授课题目:WINDOWS概述及其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WINDOWS的主要特点及其运行环境,掌握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窗口和菜单的基本操作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自习法、讨论法教学工具:计算机授课过程:一、导入:电脑让人们感受到了它的众多的用途,但我们不能忘记其中默默工作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我们就来领略它的神奇功能。
二、学生自习部分(5分)带着问题去看书:1、了解WINDOWS2000家族2、WINDOWS2000主要特点3、WINDOWS2000运行环境及安装4、WINDOWS2000的启动和退出三、教师讲授部分1、鼠标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右击、双击、拖动2、窗口基本操作(教师讲解,学生观察)(1)窗口组成(2)窗口操作:最大化、最小化、还原;改变大小;移动窗口;关闭窗口、管理多个窗口(带着学生分别练习)(3)窗口的类型A 、应用程序窗口B 、文档窗口3、菜单的基本操作(教师练习)(1)菜单中的符号:颜色暗淡命令、热键和快捷键、后跟……、后 标记、左侧有“√”标记的菜单命令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学生操作得出结论)(2)菜单的使用A 、菜单的基本操作B 、控制菜单C 、快捷菜单4、对话框及图标操作(1)对话框(详细讲解每部分的组成)(2)图标:(让学生观察种不同的图标,并观察他们的不同)5、剪贴板(了解)四、作业: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单选框第四周第二课时授课题目:中文WINDOWS2000桌面简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桌面的一些主要图标;掌握桌面图标的布置和调整;掌握任务栏的设置及开始菜单的定制。
2、能力目标:使学生达到对桌面的简单认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桌面图标的布置及任务栏的设置教学难点:开始菜单的定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自学法教学工具:计算机授课过程:一、导入:WINDOWS2000的桌面与WINDOWS98桌面相似,只是WINDOWS2000的桌面更为简洁,功能也大大增强,那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WINDOWS2000桌面。
二、精讲部分1、自学观察(1)让学生在微机上观察传统桌面和活动桌面(2)观察桌面上有哪些图标,并总结出各图标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文件和文件夹图标的不同思考问题:A、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有哪些资源?B、“回收站”能恢复误删除吗?C、与网络有关的图标有哪些?2、讲授部分(1)文件命名的规则和要求(2)格式化磁盘和复制软盘(由于条件所限,教师演示,学生观看)(3)讲解桌面图标的移动、排列、删除、添加(边讲边让学生跟着做)思考:哪些图标不能删除?(4)讲解任务栏的位置、形状的改变。
(学生操作)学生观察:任务栏有哪几部分构成?(5)任务的隐藏(教师操作,学生再练习)思考:如何取消任务栏的隐藏?(6)自由练习三、小结:通过练习掌握本节课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四、作业:1、分别按不同方式排列图标?2、改变任务栏的位置、宽度?五、板书设计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1)概念P47(2)命名规则:有主名和扩展名之分,中间用.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