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二、理解文章内涵,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形象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
(1)割鸡焉用宰牛刀!
(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
(3)愿为小相焉
3、固定结构:
(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2)予所否者,天厌之。
4、特殊句式:
(1)吾无隐乎尔。
(2)不吾知也!
(3)当仁,不让于师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编号:
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
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课时
使用时间
《当仁,不让于师》
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
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课时
使用时间
《当仁,不让于师》
新授
2
2012、10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
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当仁:遇到,面对
子之武城:往、去
饥馑:灾荒、荒年
由也为之:治理
比及三年:等到
教学设计
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以俟君子:等到
舍瑟而作: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为国以礼:用
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4、分析如下特殊句式。
是丘也:判断句。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
道之斯行’道通'导'
夫子矢之曰’矢通'誓'
毋吾以也’以通'已’
鼓瑟希’希通稀'
莫春者’莫通'暮'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仰之弥高:更加
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
博我以文:
4、分析如下特殊句式。
是丘也:
不吾知也: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二、理解文章内涵,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形象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
多见其不知量也: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
如有所立卓尔:
当仁:
子之武城:
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教学设计
且知方也:
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总结: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 情。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 人。
(五)结合今天的师生关系,你如何评价孔子与弟子的关系?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五)结合今天的师生关系,你如何评价孔子与弟子的关系?
五、练习拓展:
完成下列习题
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
(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2)夫子之得邦家者
(3)仰之弥高
(4)天厌之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亡之,命矣夫
(7)子之武城_
2、“焉”字意义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