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第四章 章末检测

高一化学-第四章 章末检测

第四章章末检测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NH3与HCl气体或CO2气体均不能共存B. 铵盐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均会有NH3逸出C. SiO2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但不能溶解在氨水中D. 硅、二氧化硅、硅酸、铵盐受热均很稳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C. Na2SO3和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 标准状况下, 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3.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 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 a-b-c-d-e-f-g-hB. a-e-d-c-b-h-i-gC. a-d-e-c-b-h-i-gD. a-c-b-d-e-h-i-f4.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 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⑤氨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全部5.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A. 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 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B. 氨具有还原性, 可以被氧化为NOC. 氨极易溶于水, 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 氨溶于水显弱碱性, 因此可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6.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 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7.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 最合理的选项是()8.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 未见沉淀生成, 然后通入Y气体, 有沉淀生成, X、Y不可能是()9.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 下列实验不宜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 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B. 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 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 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 溶液变蓝, 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 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溶液中含S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11.除去下列杂质(括号内是杂质) 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 CO2(HCl): 用饱和NaHCO3溶液B. CO2(SO2): 用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Cl2(HCl): 用饱和NaCl溶液D. SO2(HCl): 用饱和Na2SO3溶液12.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13.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A. 常温下, 铁放入浓硝酸中B.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C.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D. 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 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 2Fe3++Cu2Fe2++Cu2+B.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3O4+8H+3Fe3++4H2OC.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Fe2++4H++NFe3++2H2O+NO↑D.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2H2↑1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 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 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甲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 若甲为焦炭, 则丁可能是O2B. 若甲为SO2, 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D. 若甲为NaOH溶液, 则丁可能是CO216.有A、B、C、D四种无色气体。

①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一定条件下, A可以与B反应生成C, C遇空气变为红棕色;③D与A混合生成白烟;④D的浓溶液与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取黄绿色气体E。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②中的化学方程式;(2) 写出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 气体E有毒, 实验室一般用吸收,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7.工业中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 又有区别。

线路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线路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1) 完成下列问题: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Ⅲ的化学方程式。

(2) 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填序号字母) 。

A. 赤潮B. 光化学烟雾C. 温室效应D. 酸雨(3) 某课外小组查阅有关资料知, 铂丝是氨氧化的催化剂, 并设计进行了右图所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瓶口气体变为红棕色, 瓶内出现白烟。

在此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上述路线①②③及Ⅰ中的(填写编号) 。

白烟的成分是。

18.(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目前市售补铁制品较多, 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质检部门需对补铁剂中铁的含量进一步测定。

①将补铁剂中的Fe2+氧化成Fe3+, 结合你所选的氧化剂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将Fe3+用氨水沉淀为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铁, 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写出一种能检验Fe3+的化学试剂(所选试剂不能是碱类物质) 和相关的实验现象: 。

(2) 生铁是一种铁合金, 下面的实验可以粗略测定生铁样品的含碳量。

把生铁高温灼烧, 生铁中的碳和硫转化成CO2和SO2(SO2可以被KMnO4溶液吸收) 气体, 将气体通入下列装置, 装置中盛放的溶液可从下列4种试剂中选择(每种试剂只能用一次) 。

①澄清石灰水②KMnO4溶液③品红溶液④浓H2SO4根据实验的需要, 甲、乙、丙、丁四个瓶盛的试剂依次最好是(填编号) 。

(3) 若将水蒸气通入高温的还原铁粉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向大气中过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填“5.6” “7.0” 或“8.4”) 。

为了防止污染, 工厂收集排出的SO2, 并与空气反应合成三氧化硫,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将三氧化硫通入浓氨水中, 可得到一种肥料,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

19.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备Cl2(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 。

(1) 制备实验开始时,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 (填序号) 。

A. 往烧瓶中加入MnO 2粉末B. 加热C. 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2) 反应会因盐酸浓度减小而停止。

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探究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甲方案: 与足量AgNO 3溶液反应, 称量生成AgCl 的质量。

乙方案: 与足量Zn 反应, 测量生成H 2的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甲方案不可行, 理由是 。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 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

(ⅰ) 使Y 形管中的残余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

(ⅱ) 反应完毕, 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一次, 气体体积逐次减小, 直至不变。

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

20.某学生对SO 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ⅰⅱ黄绿色ⅲ黄绿色褪去(1) Cl 2和Ca(OH) 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pH 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3) 向水中持续通入SO 2, 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ⅰ的白雾由HCl 小液滴形成, 进行如下实验:a.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 无变化;b. 用酸化的AgNO 3溶液检验白雾, 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 的目的是 。

②由实验a 、b 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 理由是 。

(4) 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 随溶液酸性的增强,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 -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 其实验方案是 。

(5) 将A 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 得到沉淀X 。

①向沉淀X 中加入稀HCl, 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 加入BaCl 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 中含有的物质是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21.(2012安徽, 27,15分)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为检测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 样品中含SO 2的质量计),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1) 气体A 的主要成分是 , 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 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 ; 通入N 2的目的是 。

(2) 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 滴定管需用NaOH 标准溶液润洗, 其操作方法是 。

(4) 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 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 (填“偏高” “偏低” 或“无影响”) 。

(5) 若取样品w g, 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 00 mol·L -1 I 2溶液V mL, 则1 kg 样品中含SO 2的质量是 g(用含w 、V 的代数式表示) 。

22.(2012天津节选, 9) 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某“变废为宝” 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 得到含70%Cu 、25%Al 、4%Fe 及少量Au 、Pt 等金属的混合物, 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 第①步Cu 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

(2) 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使用H2O2的优点是;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生成沉淀。

(3) 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

(4) 由滤渣2制取Al2(SO4) 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甲: 滤渣2酸浸液Al2(SO4) 3·18H2O乙: 滤渣2酸浸液滤液Al2(SO4) 3·18H2O丙: 滤渣2滤液溶液Al2(SO4) 3·18H2O上述三种方案中, 方案不可行, 原因是;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 方案更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