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讲稿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讲稿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讲稿时间:第一周地点:中年级办公室出席人:主备人:过程及内容:教材分析:这个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习作1及练习1。
这些课文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学生对写景的文章已有很多的接触,但这个单元的几篇描写较复杂,不仅有形象的比喻、拟人,而且还有作者主观的想象和体会,并且描写的地点、景物离学生较远,学生应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入情入境,去体验去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认读生字,规范美观地写生字,会用词语造句,仿写段落。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把观察、想像、朗读有机结合、感学意境读、语言读,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初步诱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单元中的新字词,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方法措施:1、扎实通过字词关,采取多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赛、抢答、猜谜语等形式很受欢迎。
把其放回句子当中,通过语境加强理解。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多种的读书方式进行反复练读,使他们在读中充分思考,在文中情境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操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长城和运河 2 课时2、美丽的南沙群岛 2 课时3、庐山的云雾 2 课时习作12课时练习1 3课时讨论摘要:**: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本单元的二、三两课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学时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这样的构段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对于南沙的地理位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地图让学生明白南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时也可适时引入时事政治,如钓鱼岛事件,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三课的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还会怎样变化,适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先说后写。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包括简称歌里的“港澳回归,举国欢庆”也是饱含爱国之情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稿时间:第三周地点:中年级办公室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记叙了我国运动员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实现梦想的过程,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雪儿》一课,讲述了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和鼓舞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确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
学情分析:学生有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
但学生创新的能力不高,习惯于听老师说,而不习惯于自己思考,自己去说,自己去想。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用课后重点词进行造句训练。
2、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
3、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体会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悟,让学生在读中生情、悟中激创。
课时安排:4、翻越远方的大山 2课时5、雪儿 2课时6、花瓣飘香 2课时习作22课时练习2 3课时讨论摘要:**:刘翔获得冠军意义重大应结合有关背景加以介绍,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完第五课以后可以迁移运用。
学文后想象:“我”与雪儿的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写一段“我”与雪儿告别的情景。
**:第六课多练读课文的对话部分,指导读懂对话。
**:第六课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从而通过课本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讲稿时间:第五周地点:中年级办公室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
四篇课文分别是《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
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在练习3的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中的小诗《时间》所称赞的人物品质与前面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相似块。
如果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
这一单元主题为“名人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5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明确本单元的人物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4.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复述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背诵积累《塞下曲》、《少年王勃》的三、四自然段。
6.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学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7、认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8、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9、口语交际:教会学生与人商量。
10、明白自己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写下自己头脑中保存下来的精彩发现,把“我的发现”写得有意思。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较难读的词语。
2、练写本单元较难写的10个生字:藏、段、怨、耕、惕、搭、督、序、豪、预。
3、读通本单元课文中较难读的部分。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方法:《菩萨兵》这一课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句――最后一句作为课文研究的主题。
重点抓住朱总司令的三句话反复研读,通过理解“吃尽”“乌云”“糊涂”“怨不得”“尽心尽力”“种好”这些词语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从而理解题目为何叫“菩萨”兵的这一难点。
关于复述故事,我们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复述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前后来复述。
《李广射虎》这一课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三、四重点段反复阅读品味,抓住描绘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传神和生动;抓住李广随从感叹的情景,感受李广技艺高超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对李广神勇无比这一难点的突破;《少年王勃》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以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为突破口,由此带动全文,使文本的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得到圆满的解决。
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在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谈谈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这些词的理解。
在一遍遍朗读、一次次体会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是水到渠成。
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练习的处理:第4题,理解诗句的意思。
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顺着诗句的顺序,说说字面的意思;再根据课文的第3节的内容,自己说说;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来。
也可以再提高要求,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对仗。
《大作家的小老师》上课前让学生质疑,会有学生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以这个问题为文章的切入点。
其中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最能凸现两人的性格特点,是课文的重点。
指导萧伯纳及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让学生感悟到,萧伯纳是为了带给小姑娘惊喜。
为全文理解萧伯纳是个谦虚自律的人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着萧伯纳的口吻”以及模拟萧伯纳说话的句式体会这位小姑娘的天真、纯朴、可爱。
再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不觉为之一震”让学生说说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从而体会他的严于律己。
在这样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一回萧伯纳和小女孩,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课文。
最后再回归到上课前同学疑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关于练习:第4题,比较两句话的语气。
这两句话,都是要别人做什么。
这样的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有两种语气,一种是命令(第1句),另一种是请求(第2句)。
使用的对象是不同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可以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提示。
习作3先让学生默读例文,然后讨论:小作者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重点指导学生使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以及使用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的发现写得有趣。
练习3处处留心练习的重点是指导理解“荡漾”。
上册教材中出现了“漾”这个字,要求联系上下文确定这个字的意思,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感受汉语语言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词语。
教学“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少年王勃》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解释词语的意思,可以说出其中一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说出是哪个成语即可。
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并说说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何和别人商量。
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7、菩萨兵2课时8、李广射虎2课时9、少年王勃2课时10、大作家的小老师2课时习作32课时练习33课时讨论摘要:**:在学习第七课的六、七两个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关键词和感情朗读,使学生对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关怀之情有深入的体会,从而认识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本质区别。
**:背诵《塞下曲》这首诗,应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了解了李广的故事之后再做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第九课第三自然段时,教师最好先适当范读,并借助PPT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之宁静、壮美、深远。
**:第十课,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的胸怀。
**: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搜集大量的资料来进行交流,把萧伯纳的这种谦逊自律的精神真正植入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