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病人的护理最新版本

伤寒病人的护理最新版本

精品课件
一四、、护临床理表评现估
潜伏期:7~14d,波动范围3~60d。 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初期(病程第1周) 起病缓慢 发热: ★最早出现的症状,伴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玫瑰 疹
多见于病程6~13日, 为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 4mm,压之退色,多在10个以 内,分批出现,常分布于下 胸部、上腹部及背部,四肢
少见,多在2~4日内消退。
精品课件
脾、肝肿大 发生率:30-80%不等。 轻触痛,质软:往往肋下2-4cm。如肝脾发现过大,或过 硬,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中毒性肝炎:伤寒病程中很少因肝功损害出现黄疸者,中 毒性肝炎最近报道增多。
表面抗原(Vi)
对光、热、干燥、一般 消毒剂敏感:日照数小
时、60℃15`或100℃立
即死亡。饮水余氯
0.2~0.4mg/L迅速死亡。
精品课件
潜伏期
发病机制

OH-
寒 杆

胃 小部分
小 肠黏膜 肠
肠肠 道系 淋膜
原发性菌血症
胸导管
血循环
菌 H+




消 灭


巴淋 组巴 织结
髓样肿胀
随胆汁排泄
(第2-3周)
精品课件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体温波动,逐步下降 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 肿大的脾脏开始回缩 仍有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
恢复期(病程第5周) 体温恢复正常 食欲好转 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临床类型 轻型:病程短,毒血症状轻 普通型:典型 迁延型 :热程迁延,合并慢性疾病 逍遥型 : 病情轻微,因并发症就诊 暴发型 :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见畏寒、高 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 炎、DIC等
精品课件
复发与再燃
复发:热退后1~3周,体温再度升高,血培养阳性, 称为复发;与疗程不足、抵抗力低下、网状内皮系统的 病菌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流有关。 再燃:病后1~3周体温开始下降尚未正常,再度升高, 持续5~7天,血培养阳性,机制与复发相似。
精品课件
并发症 肠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血象:WBC、中性粒细、淋巴细胞、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至消失 ★培养: 血培养:第1周阳性率可达80% 骨髓培养:第1周阳性率为81.1%,第 4-5周仍可达50%以上 大便培养:3-4周阳性率达高峰,带 菌者可阳性 尿培养:第3周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 1周左右出现,第3~4周阳性率最高,可持续数月 至数年 “O”抗体凝集效价≥1∶80及“H”抗体≥1∶160 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5~7日后复检1次,效价上升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O”抗体升高而“H”抗体不升高,可能为沙门 菌属感染早期 “H”抗体升高而“O”抗体不升高,可能是既往 患过伤寒或接种过伤寒菌苗
精品课件
相对缓脉)。
精品课件
玫瑰疹 ◆发生机理—吞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阻留血管末稍, 加上内毒素对毛细血管的作用引起。 ◆部位及数目—胸腹部,一般成批出现,每批维持3-5 天,每批20个以内。部位特点可能与肠道血管与体表引 流较直接有关。 ◆疹子特点—为淡红色充血疹,圆形,直径约2-5mm,高出 皮肤,压退色;疹退后少数留有色素。 ◆出现率及出现时间— 为6-10日
便
使已致敏的

排 出
肠道淋巴组 织产生严重 的炎症反应
尿 液
--- 溃疡


肝脾
胆囊 骨髓
血循环
肾等
单核
第二次菌
巨噬 细胞
血症(第1-2周)
系统
组织
吞噬 内毒素及内源性致热原
繁殖
(IL-1、TNF等)
临 床 症 状
精品课件
病理解剖
基本病理特征是全身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增生性反应
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 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最 明显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小儿伤寒特点 症状不典型:常发生轻型和顿挫型 并发症较少 呕吐腹泻多见 肝脾肿大突出 玫瑰疹少见 白细胞计数常增多 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较多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老年人伤寒特点 临床表现不典型 体温多不高 神经系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重 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 胃肠功能紊乱和记忆力减退 恢复慢,病死率高
精品课件
治疗要点
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 便秘者禁用泻药 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 腹胀者忌用新斯地明 严重毒血症可酌情使 用激素
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 星最为常用、其它可选用氧氟沙星、环 丙沙星、氯霉素等 对症治疗:高热、便秘、腹胀,烦躁 不安、严重毒血症 并发症治疗
精品课件
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
3
主要并发症:肠出血和肠穿孔。
精品课件
伤寒杆菌
病原学
沙门氏菌属D群 G-短杆状,2~3 μm ×0.6~1μm 有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
鞭毛抗原(H) 菌体抗原(O)
.外界抵抗力较强:
耐寒冷:水、食物中存 活2~3w、粪便中1~2M、 牛奶中可生长繁殖;20℃长期保存。
第三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一节 伤寒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 1.伤寒概况(★★)。 2.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3.护理评估(★★★)。 4.护理诊断与措施(★★★)。
精品课件
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 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
为主要病变。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
2
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
发热期间:清淡、流质饮食
极期:量不宜过多,必要时禁食
腹胀者:少糖、低脂饮食,禁食牛奶等产气食物
退热期间: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
生肠胀气的半流质饮食
恢复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切忌暴饮暴食或进质
硬多渣不易消化的食物
精品课件
高热护理 休息:发热期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1周 降温: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9℃时,可采用头部 冷敷等物理降温,但有皮疹患者禁用擦浴法。避免药 物降温,以防虚脱 保证液体摄入 口腔护理:重症者每日2~3次 皮肤护理
极期(病程第2—3周)--五大主症 ★持续高热 ★神经中毒症状 ★相对缓脉或重脉 ★玫瑰疹(Rose spots) ★脾、肝肿大
精品课件
发热 持续高热,一般自发病
第五日开始,体温39℃以 上,典型者为稽留热
高热一般持续10-14天, 有的更长
精品课件
神经中毒症状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重听:耳鸣耳聋 少数出现虚性脑膜炎症状。谵妄、撮空;昏睡昏 迷;甚至精神行为异常
精品课件
并发症(肠出血穿孔)护理 避免诱因:活动、饮食、用药及便秘、腹胀等 观察并发症征象:面色、脉搏、体温、腹肌等 便秘腹泻腹胀的护理:便秘者忌泻药,腹胀者忌
新斯的明 出血Βιβλιοθήκη 穿孔的护理:安静、休息、观察,手术等
精品课件
三、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精品课件
三、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精品课件
病理过程
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
愈合期
精品课件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全程均有、2-3周最强) 带菌者:潜伏期、恢复期、 慢性带菌者(排菌>3个月 、数
年或终生)
伤寒玛丽
易感人群
粪-口途径(主要) 尿-口途径(罕见) 水和食物污染--暴发 流行 日常接触—散发流行
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精品课件
一、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伤寒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纳差、消 化吸收功能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
精品课件
饮食护理
护理措施
既需补充营养,又要防止肠出血、肠穿孔的发生
宜给易消化、低纤维素、高热量、富有营养的流质或
半流质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