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病人的护理_

伤寒病人的护理_

观察大便颜色、性状以及有无大便隐血 及腹痛、腹肌紧张等并发症表现。
Company Logo
(三)对症护理
发热期:必须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 随时监测体温、体温的升降特点、降温措施擦 浴时,避免腹部加压。
腹胀者:给少糖低脂食物,补充钾盐。
禁用新斯的明:避免诱发肠道并发症。
便秘者:用开塞露或温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
咳嗽等; 随病情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在3-7d
内高达39~40oC。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 寒战,出汗不多。
Company Logo
(二)极期
病程2-3周,常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 症。
1、发热:稽留高热,少数为弛张热或不规 则热,发热持续10-14d。
2、神经系统症状:由内毒素所致,与病情 轻重相关。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 反应迟钝—伤寒面容(无欲征),听力减 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等中毒性脑病 表现。
Company Logo
(二)肠穿孔 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多
发于回肠末段。 表现为突然腹痛,右下腹为重,冷汗、脉
快、体温与血压下降—休克期;随后表现 为明显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强 直等腹膜炎征象—腹膜炎期。 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WBC增高, 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伤寒病人的护理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 姜 炼
Company Logo
主要内容

护合

病 介 绍
理作 诊性 断问
理 措
及题

Company Logo
疾病介绍
1
概述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发病机制
5
临床表现
6
辅助检查
7
治疗
Company Logo
一、概 述
概 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四、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 消化道 肠腔 肠道淋巴
全身
胆囊
组织、肠
系膜淋巴结
2~3周
血流(菌血症 ) 肝胆脾骨髓 血 流(菌血症)
初期
潜伏期
Company Logo
五、病理特点
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病
变最具特征。
Company Logo
髓样肿 胀期
Company Logo
(五)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常见于病程第 1~3周,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衰竭,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PLT 、RBC碎裂。
(六)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主要由继 发感染引起。
(七)其他:中毒性脑病、溶血性尿毒综 合征、溶血性贫血、急性胆囊炎(易转为 慢性带菌者)等。
Company Logo
持续长,可达5周以上。肝脾肿大较明显。 常见于合并慢性血吸虫病者。 (四)逍遥型:毒血症状轻,以肠穿孔或 肠出血首发。 (五)暴发型: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 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 肝炎、中毒性心肌炎、DIC等。
Company Logo
复发
复发: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阳性。
3、氯霉素:成人1.5~2g/天,分3~4次口 服,退热后减半,再用10~14d。注意血象 变化。
Company Logo
(三)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①氧氟沙星0.3,一日两次,疗程4-6周; ②新诺明一次2片,一日两次,疗程1~3个月; ③氨苄西林3~6g/日+丙黄舒1~1.5g/日,连
用4~6周。 ④内科疗效不佳、合并胆道炎症、胆石症时
Company Logo
(二)极期
3、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重脉,并发 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4、玫瑰疹:淡红色小斑丘疹,病程7-14d,直径 2~4mm,压之褪色(充血性皮疹),10个以下, 分批出现,多见于胸腹部,2-4天内消失。
5、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胀、多 有便秘,少有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3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及 粪便管理;消灭苍蝇、蟑螂;注意个人卫 生。
(三)提高免疫力: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 种。口服减毒活疫苗。
Ty21A口服减毒活菌苗
Vi荚膜多糖抗原菌苗。
Company Logo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体温过高 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 源性致热原有关。
原因:因免疫力低,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 胞内的伤寒杆菌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 所致。多见于抗生素疗程过短的患者,少 数病人可有两次以上的复发。
表现: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并发症少 见。
Company Logo
再燃
在病后2-3周(即缓解期)体温开始下降但 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血培养 阳性,持续5-7d后体温恢复正常。
Company Logo
(四)、恢复期
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在 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Company Logo
临床类型
(一)轻型:发热38℃左右,全身毒血症 状轻,病程短,1~2周即可恢复。见于早期 应用抗菌素者及年幼儿童。
(二)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 (三)迁延型:由于机体免疫力低,发热
可手术切除胆囊。
Company Logo
(三)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①严格卧床、禁食水或少量流食; ②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止血 药物④输血⑤外科手术
2、肠穿孔:①禁食水,胃肠减压②水电解质 及热量—抗休克③腹膜炎治疗—抗菌素④ 外科手术
3、中毒性心肌炎:①激素(有效抗菌素应用 下)②营养心肌药 ③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
药。
Company Logo
(四)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骨骼发 育, 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氯霉素使用时注意对其骨髓的毒性作用, 监测血象变化。
Company Logo
(五)并发症护理
肠出血病人:迅速安置其静卧,暂禁食或给少量流质, 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及止血剂,严密观察其面色、血压、脉 搏、意识及便血情况。
Company Logo
伤寒杆菌电镜照片
Company Logo
二、病原学
5.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 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 2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 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 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 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经15分钟 或煮沸后立即死亡 。
溃疡期
溃疡 穿孔
坏死期 伤寒脾
Company Logo
集合淋巴 小结
孤立淋巴 小结
Company Logo
六、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 分为4期: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Company Logo
(一)初期
病程第一周。 起病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发热; 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消耗过多 而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Company Logo
四、护 理 措 施
1
一般护理
2
病情观察
3
对症护理
4
用药护理
5
并发症护理
6
心理护理
7
健康指导
Company Logo
(一)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 发热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 息至退热后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八、辅助检查
1
2
3
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可 减少,嗜酸性 粒细胞可减少 或消失
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 :是本病 最常用的确诊方法 骨髓培养与涂片 粪便培养 尿培养
肥达反应 抗体在病后1周左 右出现,第3~4周 阳性率最高 O” 抗体出现较早, 消失快;“H” 抗 体出现迟,持续时 间长
Company Logo
肥达反应阳性。 确诊依据是检出伤寒沙门菌。
Company Logo
十、治 疗
(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 (三)并发症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Company Logo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与休息:消化道隔离,彻底消毒粪 便,发热期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诱发肠出 血、肠穿孔。
2、护理与饮食:注意体温、脉搏、血压、 腹部情况及大便性状变化。给予易消化、 少纤维的饮食。
Company Logo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均是传染源。病人2-4周排菌 量最多,传染性最大。 伤寒病人在潜伏期时称为潜伏期带菌者; 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内称为暂时性带菌者; 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成为主要传染 源。
Company Logo
三、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体 污染的水、食物; 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
Company Logo
十一、预 后
病死率4%; 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明显贫血者
预后较差; 并发肠穿孔、心肌炎、严重毒血症表现者
病死率较高;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3%患者成为慢性
带菌者。
Company Logo
十二、预 防
(一)控制传染源: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 后15天或每隔5天作粪便培养1次,连续2 次阴性,解除隔离。
3、对症处理: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
便秘者禁用泻药; 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 腹胀者忌用新思地明; 少量短疗程激素。
Company Logo
(二)病原治疗
1、喹诺酮类:首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体温正常后继续10~14天;婴 幼儿及孕妇不宜应用。
2、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疗程10~14天;
九、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季节,预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