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fracture of extremities )
一、四肢新鲜骨折(fresh fracture of extremities )
[诊断标准]
1.病史有外伤史。
2.症状与体征
(1)休克:除骨折外,考虑有内脏破裂,内出血,颅脑损伤等。
(2)骨折部疼痛与压痛。
(3)骨折部肿胀、瘀斑、畸形(包括短缩、旋转、成角畸形)
(4)功能障碍,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5)骨传导音改变,与健侧对比,音调低沉或消失。
(6)X 线改变: 正位、侧位、斜位或特殊位,有骨小梁折断征。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乙肝 5 项,须在1~
2 日内完成。
2 .胸透、心电、摄X 线片,须在2~
3 日完成。
[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或皮牵引、骨牵引等)
,以及中医中药治疗;开放性骨折要使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2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接骨板、髓内针或植骨等)。
[治疗计划]
1 .一般闭合性骨折,无休克、无内脏损伤时,应在伤后1~4 小时内给予手法复位外
固定治疗。
因为肢体尚未肿胀,容易复位。
2 .骨折后肢体肿胀严重,出现水泡,不宜立即复位。
应保持患肢抬高,待肿胀消退
后尽早复位,最迟不宜超过7~10 日。
3 .骨折伴有休克、昏迷或内脏损伤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内脏损伤。
待全身情况
好转后,方能考虑骨折的复位和治疗问题。
在骨折治疗前必须给予适当的外固定。
4 .新鲜开放性骨折,应立即给予清创、闭合创口,同时将骨折复位给予必要的内固
定或牵引、外固定。
5 .股骨干骨折,适于牵引复位者,不论其肿胀程度,均应立即行牵引复位治疗。
6 .有下列情况时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1)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对位不佳者。
(2)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3)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而严重影响功能者。
(4)骨折伴有主要血管、神经损伤者,在处理血管、神经的同时必须给骨折复位内固
定。
(5)多发性或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可选择适当部位施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住院日数]
1 .术前当日手术或局部消肿后(1~5 日)手术。
2 .术后手术后住院10~15 日。
3 .非手术治疗
2~3 周。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者
(2)牵引治疗者5~7 周。
[疗效判定]
1 .治愈标准
(1)闭合性骨折: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并发症。
(2)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创口一期愈合。
2 .好转标准
2 厘米。
(1)闭合性骨折:骨折对位欠佳、肢体短缩不超过
(2)开放性骨折:复位不理想,创口感染。
3 .未愈标准
(1)闭合性骨折:骨折对位不良,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超过 2 厘米,出现明显跛行。
(2)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接,成角畸形,严重影响肢体功能。
例如: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ur of the shaft )
[诊断标准]
1.有直接暴力打击、挤压或间接暴力的杠杆作用的外伤史。
2.多发于20~40 青壮年。
3.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压痛,功能障碍。
4.伤肢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5.股骨干下1/3 段骨折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6.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2 日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梅毒、艾滋病抗体,须在
2.胸透、心电图、摄X 线片,须2~3 日完成。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比较稳定的股骨干骨折,软组织条件较差者,可采用胫骨结节或股
骨髁上骨牵引。
也可以使用外固定器固定治疗。
2.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3.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4.股骨干近端骨折可采用动力髋(DHS)内固定术或r 钉内固定术。
[住院日数]
1.术前3~5 日。
对于肿胀明显者,待肿胀消失后再手术,一般不少于7 日。
2.术后10~16 日。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骨折对位对线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标准:对位对线尚满意,骨折愈合,髋、膝关节伸屈受限在45°以内。
3.未愈标准:骨折对位对线差,或骨折不愈合,有明显疼痛及异常活动。
二、四肢陈旧性骨折(old fractrue of extremities )
[ 诊断标准〕
3 周,关节内骨折超过两周者。
外伤骨折后未经复位与固定,骨干骨折超过
[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乙肝 5 项,须在1~
2 日完成。
2 .胸透、心电、摄X 线片,须在2~
3 日完成。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外固定术。
2 .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3 .矫形术。
4 .神经吻合术。
5 .肌键移植术或重建术。
6 .关节固定术。
[治疗计划]
1 .骨折成角畸形,尚未骨性愈合,适用于手法复位,矫正成角畸形后,给予外固定。
2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有重叠移位、旋转移位者,手法复位失败者,皆适用于切开
复位,给予植骨内固定。
3 。
伴有神经、肌腱损伤的陈旧性骨折,应手术修复神经、肌腱。
4 .关节内骨折对位不佳者,可先行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者,作关节融合术。
[住院日数]
1 .术前5~7 日。
2 .术后7~14 日。
[疗效判定]
1 .治愈标准
(1)骨折治疗后符合骨性愈合标准者。
(2)复位情况,X 线所见符合要求者。
2 .好转标准
(1)骨折经过治疗,X 线所见复位符合要求,有早期临床连接。
X 线片骨折线尚清楚,骨痂少。
出院时仍须外固定及定期复查者。
X线所见符合要求,伤口已愈合,出院时仍须较长(2)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术后,
时间外固定者。
3 .未愈标准复位不满意,畸形需手术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