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模拟题三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
A 传统管理
B 现代管理
C 目标管理
D 组织管理
2.下列关于价值准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相似的价值准则
B 价值准则和道德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实质也一样
C 价值准则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
D 一般来说,大部分组织成员都在进入组织后,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3.及时的信息必须()
A 简洁
B 有序
C 频繁
D 相关
4.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 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功能()
A 为领导提供决策
B 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C 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D 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6.“战略计划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和首先环节,有助于使组织内部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一致。
”这说明:()
A 战术计划是对战略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完善、落实
B 战略计划只强调对未来环境的正确估计
C 战略计划以战术计划为依据
D 战略计划是长期计划
7.目标管理的具体步骤通常不应包括()
A 上下级共同讨论下属的任务、责任和工作内容等
B 确定长期绩效目标
C 定期检查进展情况
D 期末共同评估所取得的成果
8.解决直线与参谋间冲突的一个方法是()
A 赋予直线管理人员职能职权
B 让直线人员更多地依靠参谋人员的知识
C 允许直线人员压制参谋人员
D 把直线与参谋的活动结合起来
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
A 用人所长原则
B 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C 因事择人原则
D 因材器用原则
10.组织发展侧重于对人的变革,其原因是( )
A 使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因而提高销售量
B 使组织结构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而提高组织的灵活性
C 使组织成员能适应产出的变化,因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D 组织如若不能改变人的观念和态度,组织变革就无从谈起
11.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的采取措施,把自已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
A 贫乏型管理方式
B 中庸之道型管理方式
C 团队型管理方式
D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12.根据激励对象的不同方面,一般可以把激励理论分为()
A X理论和Y理论
B 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和后天需要理论
C 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D 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和激励的强化理论
13.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认为()
A 冲突对组织是有害无益的
B 冲突并不一定会导致对组织的危害,甚至可能成为有利于组织的积极动力
C 冲突有利于组织的运作效率
D 冲突本身表明组织内部的机能失调
14.人们常说,人的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这件事表明()
A 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重要
B 同期控制比反馈控制重要
C 反馈控制比同期控制重要
D 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重要
15.下面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B 全面质量管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衡量实绩,比较标准、纠正偏差
C 全面质量管理授权于生产线上的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鼓励全员参与
D 全面质量管理仅指最终产品
16.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类组织为了快速应变日益复杂的环境,在竞争中求生存,就要善于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新技术,不断改进创新。
这种类型的组织称为()
A 进取型组织
B 学习型组织
C 进攻型组织
D 知识型组织
17.()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
A 波特
B 熊彼特
C 泰罗
D 德鲁克
18.()规范了作为类群或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A 层次结构化
B 制度结构化
C 组织结构化
D 文化结构化
19.关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前者是经过人为筹划设计而形成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 组织成员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心理需要,正是正式组织所不能满足的
C 两者都有明确的目标
D 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20.以下关于组织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 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 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 变化较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2.企业制度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熊彼特认为,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5.管理的二重性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技术创新的内涵。
2.简述组织文化可分为哪几层结构?组织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3.简述何为培训,人员培训的目标有哪些?
4.简述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5.简述战略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逻辑。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在人才管理方面都有哪些艺术或技巧?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三九企业集团是以健康产业、金融产业、信息网络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业、以制药为重点、以中药(植物药)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综合性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1年,集团实现营业总额94.8亿元,实现利税10.68亿元(含关税),“999”品牌升值为81.16亿元,在国内医药行业排名第一,资产总额达186亿元,进入全国最大工业企业50强之列。
下面是关于该企业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三九企业集团管理体制总原则:集团对子公司的“九管”:管依法经营、管经营方向、管国有资产、管投资、管企业设立、管经济效益、管企业形象、管党团建设、管经理。
集团对子公司的“六放”:生产经营权、人事权、财务权、机构设置权、干部任命权、分配权。
资料二:三九机制六项主要内容:一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党委书记、总经理“党政一肩挑”,两个文明建设“两手一起抓”,负有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精神文明建设过得硬等五项责任,拥有决策、财务、人事管理等六项权
力的责任机制;二是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主经营机制;三是“干部能上能下,机构能设能撤,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动态调节机制:四是拉开档次、兼顾效率与公平的1:18倍的分配机制;五是广泛接受上级领导、地方政府、内部员工、广大消费者和党纪国法监督的制约机制;六是以法人代表为总负责,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企业外脑即战略决策指导委员会为依托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三九企业集团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分权还是集权,试说明理由。
(10分) 2、结合资料谈一谈您对集权体制、分权体制的看法(优缺点比较)。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