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
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
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大部分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因事抒情
抒情方式乐景乐情
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间接抒情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
(1
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2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
怀。
①因事抒情:
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
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
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③托物言志
“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7:李忱的《瀑布联句》中“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④咏史抒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描写方式
(1)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3)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
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二).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2、修辞举例:
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设问(“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除运用了设问之外还用到了比喻、排比)
(三).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渲染烘托、想象、对比、衬托、用典、象征等等。
表现手法举例:
例1: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例2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乐景衬哀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
(哀情衬乐景)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蝉言志: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