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ppt优秀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ppt优秀课件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 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 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细节描写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Nhomakorabea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 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 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 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 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 限同情。
2、渲染
正面着意描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 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
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 鲜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达方式
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 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 题 。
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 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 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 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古 诗 1.表现手法 词 表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达 想,衬托(正、 反衬) 技 巧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 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 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 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 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 “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 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 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画 菊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对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写的事物, 可通过烘托手法侧面表现,让读者自己想象,能 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动静
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 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 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7、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福 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 生的情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 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 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 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菊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 义的高尚气节。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 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 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 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 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 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 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