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指导教师:王琼芬2013年9月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某多层工业厂房楼面尺寸如图1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环境类别为一类,内框架承重结构体系,外墙厚240mm,主梁支承处设壁柱。

不考虑抗震设防。

一、设计内容(即成果形式)1、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和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板的内力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的计算方法计算)。

3、次梁的强度计算(板的内力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的计算方法计算)。

4、主梁的强度计算:(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5、用传统方式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次梁及板相应的编号);(2)板、次梁配筋图;(3)主梁配筋图(钢筋分离图、主梁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4)钢筋表及必要的施工说明(所有钢筋应编号并在钢筋表中列出)。

6、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绘制梁、板的结构施工图二、设计资料1、题号:第 题(丛题号表中选取);2、建筑平面尺寸,见图1所示;(注:①主梁下设混凝土垫块200mm 厚;②主梁下墙垛尺寸为370×490;③中柱用钢筋混凝土柱,尺寸为400×400,位置由设计者根据柱网布置确定。

) 3、 荷载:(1)使用荷载(即活荷载,由学生所选题号根据题号表确定) (2)楼面面层: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18=m γkN/m 3; (3)钢筋混凝土容重:25=c γkN/m 3;(4)梁侧面,板底粉刷层:15mm 厚混合砂浆,17=γkN/m 3。

题 号 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结构平面布置墙、梁、柱的位置要按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决定,因本设计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要求符合使用、经济和施工方面的原则,楼梯在示意图外。

1、 柱网可布置成长方形和正方形;2、 板的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7~2.7m 比较经济,尽可能等跨布置,由于实际上不易做到等跨布置,所以可把边跨布置的小一些,但跨差不宜大于10%;3、 次梁的跨度:(即主梁的间距)在4.0~6.0m 比较合理,尽可能等跨布置,若不能可把边跨布置的小些,但跨差也不宜大于10%;4、 主梁的跨度:(即柱距)一般为5.0~8.0m 比较经济,而且为板跨的2~3倍为宜,不等跨布置时,但跨差不宜大于10%。

二、 设计内容及步骤1、 选择材料2、 初步确定梁、板截面尺寸(1) 板:一般屋面板厚度60≥p h mm ,民用建筑楼板厚度60≥p h mm ,工业建筑楼板厚度70≥p h mm ,以10mm 为模数;(2) 多跨连续次梁:0181~121l h =,h b 21~31=,以50mm 为模数; (3) 多跨连续主梁: 081~121l h =,h b 21~31=,以50mm 为模数,800>h mm 时以100mm 为模数;(注:梁的宽度也必须符合模数,即b 宜为50mm 的倍数。

) 3、 保护层厚度一类环境时,板的保护层厚度:15=c mm ;梁的保护层厚度:25=c mm 。

4、 板的计算(板的内力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的计算方法计算) (1)板的计算简图(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①板简化为多跨连续板,当板的跨数大于五跨时,若跨度差<10%时,可按五跨考虑。

②板的计算跨度:中跨n l l =0(净跨);边跨2/2/0a l h l l n p n +≤+=(a 为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

(2)荷载计算恒载g k : 20mm 厚1:2水泥砂浆面层(面层厚×水泥砂浆容重) : kN/m 2 板自重(板厚×混凝土容重): kN/m 215mm 厚板底混合砂浆粉刷层重(粉刷层厚度×粉刷层容重): kN/m 2恒载标准值g k =∑活荷载标准值q k :(q k 由自己的题号确定)总荷载设计值g+q : g+q=(r G g k +r Q q k ) ×1= kN/m(3)内力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采用弯矩调幅法计算,按公式mp M α=(g+q )2l 计算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mp α见教材30页的表2.3.5所示。

(4)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即可列表求出各截面所需的钢筋面积,见表1 。

=1α ;=c f ;=y f ;1000=b mm ; =0h表1:板正截面配筋计算表(5)绘制板的配筋图本设计采用分离式钢筋,具体构造要求参考有关教材、规范及资料。

5、 次梁的设计(次梁的内力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的计算方法计算)(1)次梁的计算简图:①次梁简化为多跨连续板,当跨数大于五跨时,若跨度差<10%时,可按五跨考虑。

②次梁的计算跨度:中跨n l l =0(净跨);边跨2/025.10a l l l n n +≤=(a 为次梁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

(2)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g k :由板传来的恒载(板面恒载×次梁间距) : kN/m 次梁自重=[b ×(p h h -)×c γ] = kN/m次梁两侧面的粉刷层重:kN/m恒载标准值 g k =∑ kN/m活荷载标准值q k (板活荷载×次梁间距):kN/m总荷载设计值g+q : g+q=(r G g k +r Q q k ) = kN/m (3)内力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采用弯矩调幅法计算,按公式mb M α=(g+q )2l 计算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公式Vb V α=(g+q )n l 计算各支座截面的剪力。

弯矩系数mp α和剪力系数分别见教材表2.3.1和2.3.4所示。

(4)配筋计算: 1)正截面强度计算①次梁跨中截面为T 形截面,支座截面为矩形截面(h b ⨯),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f b 取3/0'l b f =和n f s b b +='两者中的较小值(0l 、n s 分别为次梁的计算跨度和净间距)。

②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即可列表求出各截面所需的钢筋面积 ,见表2。

=1α ;=c f ;=y f ;=b ;'f b = ;350-=h h (一排布置)= 或500-=h h (二排布置)= 。

2)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①验算各截面:若025.0bh f V c c β≤,截面尺寸满足要求,否则修改b 、h 重算;若07.0bh f V t ≤,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②斜截面配筋计算:可按表3进行计算。

(5) 绘制次梁配筋图,构造要求参见有关教材、规范及资料。

表2:次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表表3: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6、 主梁的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1)主梁的计算简图: 根据实际跨数和次梁布置情况确定。

①主梁同样简化为多跨连续板,当跨数大于五跨时,若跨度差<10%时,可按五跨考虑;当跨数少于五垮时,按实际跨数计算。

②主梁的计算跨度: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2/2/2/025.10b a l b l l n n ++≤+=,中跨c l l =0(a 为主梁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为370mm ;b 为主梁的支座宽度,即柱的截面宽度;c l 为主梁的支座轴线间的距离,即柱轴线间的距离)。

(2)荷载计算(为简化,主梁自重按集中荷载考虑)恒载标准值G k : 由次梁传来的恒载(次梁恒载×主梁间距) : kN 主梁自重 kN主梁两侧面的粉刷层重:kN恒载标准值 G k =∑ kN 活荷载标准值Q k : Q k =次梁传来的活荷载×主梁间距 kN 恒载设计值G kN 活荷载设计值Q kN 总荷载设计值(应考虑不同的荷载效应组合,取较大组合值计算) kN (3)内力计算①要求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求出不同组合下的弯矩和剪力值并绘制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及材料的抵抗弯矩图。

②弯矩Ql K Gl K M 21+=,剪力Q K G K V 43+=(i K 为弯矩或剪力系数,可由教材附表查得)。

③弯矩和剪力计算表格及计算过程参见教材。

(4)配筋计算:1)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同次梁注:支座处负弯矩应取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值进行计算;支座边缘截面负弯矩钢筋一排布置时60~50=s a mm ,二排布置时80~70=s a mm 。

纵向钢筋总面积的计算表格参见教材。

2)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①验算各截面:若025.0bh f V c c β≤,截面尺寸满足要求,否则修改b 、h 重算;若07.0bh f V t ≤,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②斜截面配筋计算:计算表格参见教材。

3)附加箍筋计算: 按有关资料的规定计算。

4)钢筋的切断和弯起:按教材和有关资料的规定确定。

(5)绘制主梁配筋图,构造要求参见有关教材、规范及资料。

课程设计制图标准一、图纸幅面规格:A1二、图标如下:三、比例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配筋图1:503、次梁、主梁纵剖面配筋图1:40或1:504、梁横剖面图1:20或1:25四、字体1、字体采用仿宋体,要求字迹清楚、端正、不得潦草;2、从左向右横向书写,要准确使用标点符号;3、字体高度一般不小于4mm。

五、图线及画法1、线型:(b=0.8~1.2mm)粗线宽b,中粗线宽b/2,细线宽b/4。

钢筋线、剖面符号用粗线;轮廓线用中粗线;尺寸线、指引线用细线。

2、定位轴线一般应编号:水平方向用阿拉伯数字1、2、3、4等由左向右注写;垂直方向用大写英文字母,由下而上编写。

轴线编号圆圈直径为8mm。

3、剖面的剖切线:剖面符号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

构配件的剖面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应按剖视方向写在剖切线一侧,一般向左剖视,编号写在左侧,向下剖视,编号写作下方。

六、结构图列及代号:1、相等中心距代号:@2、钢筋表示法:1)钢筋应编号,尺寸、直径、形状不同的应编不同的号。

编号顺序宜先纵向受力钢筋,然后架立钢筋,最后箍筋。

2)钢筋编号的圆圈直径为6mm。

3)结构平面图一般按正投影的俯视图绘制,如板的平面图(板配筋图中,分布钢筋可作示意图画出也可不画,不画时应在钢筋表中注明直径、间距、总长或另作说明。

4)箍筋尺寸为内皮尺寸,即为梁高、梁宽,两个弯钩不分直径,一律加长150mm。

5)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指外皮尺寸。

6)结构图例:①无弯钩钢筋端部,长短钢筋投影重叠时,见下图示意。

②端部有半圆弯钩的钢筋,在钢筋表中计算钢筋的长度时,每个弯钩的长度为6.25d,d为钢筋的直径。

计算书封面格式、内容:(严格按此设置封面)《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题号: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