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的药物设计原理—前药、软药、挛药

经典的药物设计原理—前药、软药、挛药


2、部位特异性释放

结肠的靶向药物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靶向药物
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
1) 结肠的靶向药物

结肠中有大量的细菌,能产生独特 的酶系
糖苷酶 偶氮还原酶

结肠选择性释放药物

例:地塞米松在小肠吸收,1%到达结肠

21-β-D-葡萄糖苷-地塞米松

把地塞米松选择性地转运到结肠

通过亚烷基连接,以整体分子与受体 结合
例:同挛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
经亚庚基连接,活性强于他克林 1000倍

例:同挛药

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尼群地平,二聚 体活性强于单体的10倍
(二)异挛药

将各具特点的药物分子设计成孪药 分子,可产生协调作用
抗生素与喹诺酮类抗菌药孪药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消炎药孪药 肼哒嗪与β-受体阻断剂孪药 一氧化氮供体药
单选题
将治疗前列腺癌的已烯雌酚进行结构修 饰,制成己烯雌酚二磷酸酯的目的是 ( ) A.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B.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C.提高药物的组织选择性 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E.提高药物的活性
在发挥其效能后,迅速代谢失活


但是作为外源性药物使用时,会由 于体内局部浓度过高而产生副作用
氢化可的松前体软药设计

氢化可的松的∆4-3-酮是皮质激素的重要 药效团,将其暂时封闭而失活

在3位形成螺噻唑烷环化合物
化学控释过程

毒性降低
第三节
挛药
基本概念

挛药:Twin drug
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先导物或药物 经共价键连接,缀合成新的分子


例:泼尼松龙的软药设计
软药氯替泼诺

治疗指数提高了20倍
用作滴眼剂,治疗炎性和过敏性眼 疾患

例: 芬太尼的软药设计

芬太尼副作用:呼吸抑制
芬太尼的软药设计

瑞芬太尼:超短时阿片类镇痛药, t1/2为10~21min,比芬太尼短,但活 性相当,且不会产生蓄积作用,因 而减少了发生呼吸抑制的危险
2)有比较高的氧化态,更接近最 终代谢阶段 3)呈现药效后,仅简单的一步体 内反应成低活性或无活性的代谢产 物

例:活性代谢物软药

强效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丁呋心 安
(四)无活性代谢物软药设计

以某药物的已知无活性的代谢物作 为先导物 进行修饰,获得具有药理活性的结 构类似物 经一步代谢生成原来无活性的代谢 物

具有血管扩张和β-阻断的双重作用
异挛药

一氧化氮供体-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的缺点:胃肠道溃疡、 出血,甚至穿孔 NO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 液分泌,调剂黏膜血流量,促进溃疡 愈合

一氧化氮供体协同前药

在非甾体抗炎药的分子结构中引入 硝酸酯类NO-供体
在体内释放母药和NO,抗炎活性与 母药相当 胃肠道副作用明显小于母药
例:己烯雌酚的磷酸酯

主要用于前列腺癌

癌细胞有较高的磷酸酯酶的活性,药物 进入体内后在癌细胞中更易被水解释放 出更多的己烯雌酚,提高药物的选择性
(五)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无味氯霉素
OH O O C15H 31 酯酶 H 2O OH OH NHCOCHCl2
O2N
NHCOCHCl2
O 2N
无味氯霉素


载体前药与生物前体药物的区别
特点
组成 亲脂性
载体前药
生物前体药物
原药+载体(基团、 原药结构改变, 片断或其他载体) 无载体 变化较大 变化较小 氧化、还原或 其他反应 只有酶催化
活化反应 水解
催化作用 化学作用或酶解
二、前药设计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
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运 与代谢等药代动力学过程,提高生物 利用度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提高药物对靶部位作用的选择性,降 低毒副作用 改善药物的不良气味等
相同的药效结构单元或药效基团结合 而成的

异挛药:双效作用药物、杂化药物

不同的药效结构单元或药效团结合而 成的
挛药的结合形式
A
Linker
链状结合
A/B
A + A/B
A A
A/B
直接结合
A/B
相互重叠结合
三、挛药的应用

同挛药 异孪药
(一)同挛药


基本特点:结构对称性
例:抗原虫药喷他脒

例:泼尼松龙
(二)增加脂溶性

例:ACE抑制剂伊那普利拉 (Enalaprilat)

极性太大,影响吸收
伊那普利拉
伊那普利
增加脂溶性

例:氨苄西林,极性大,口服吸收率:40%
简单的脂肪酸酯:无活性,可能是不易水解


双酯前药:匹氨西林口服吸收率:98-99%
匹氨西林体内代谢
不稳定的中间体
(三)延长作用时间
前药原理:principles of prodrugs 药物的潜伏化原理:drug latentiation

载体前药
体外活性较 小或无活性
原药
化学结构修饰
前药
体内酶解
原药
载体前药
2、生物前体药物

Bioprecursors prodrugs
不含载体的前药 药物是代谢酶的底物,在体内通过 不同类型的酶系统进行生物转化, 形成预期的活性形式

例:海他西林
与β-内酰胺环作用, 导致环开裂
(四)提高作用部位特异性

1、直接转运到作用靶部位

能增加或选择性转运原药到达作用部 位的前药

2、部位特异性释放

虽然全身分布,但只在靶器官才产生 作用的前药
1、直接转运到作用靶部位

眼部的专一运输
例:青光眼治疗药物肾上腺素,极性 大,角膜吸收差 地匹福林:亲脂性增加,代谢慢,增 强了角膜渗透性

共价键连接,在体内经化学或酶解断裂
前药无活性或低于原药活性、制备简单

载体分子无毒性或无生理活性,价廉易 得 前药在体内定量转化,应有足够快的反 应动力学

三、前药设计原理的应用

增加水溶性
增加脂溶性


提高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
提高作用部位特异性 掩盖药物的不适气味,提高患者的 依从性
(一)增加水溶性

以已知的无毒无活性的化合物为先 导化合物 在分子中引入一些必要的活性基团 予以活化 在其发挥药理作用的过程中,活性 基团离去,回复到无毒的化合物或 进一步分解成无毒产物


例:活化的软药

抗菌药氯胺性质不稳定,难以长期储存
与无毒的氨基酸或者氨基醇酯衍生出的 软N-氯胺型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

例:活化的软药

1) 整个分子是先导物的生物电子等 排体,结构极相似 2) 易代谢的部分处于分子的非关键 部位 3) 易代谢的部分被酶水解,是药物 失活的主要或唯一途径


软类似物的设计原则

4) 通过易代谢部分的代谢附近的立 体和电性因素,控制可预测的代谢 速率
5) 代谢产物无毒,低毒或没有明显 的生物活性


二、软药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软类似物的设计
活化软药的设计 活性代谢物软药设计
无活性代谢物软药的设计
前体软药
(一)软类似物的设计

软类似物(soft analog):
结构上与已知有效药物相似,但分子 中存在特定易代谢的结构片段,一般 是易于代谢的酯基 药物→结构类似物

软类似物的设计原则

异挛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喹诺酮类抗菌 药孪药--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

异挛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喹诺酮类抗菌药孪 药
头孢噻肟-罗氟沙星 RO 23-9424
青霉烯-环丙沙星 FCE 26600
异挛药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消炎药孪药
异挛药

普齐地洛(Prizidilol):降压药肼哒嗪与 β-受体阻断剂(洛尔类药物)拼合

B.在体内不能被代谢,直接从胆 汁或者肾脏排泄的药物

C.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 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 物质而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D.在生物体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 性的化合物 E.又称为先导化合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选题
将氟奋乃静制成氟奋乃静癸酸酯目 的是( ) A.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B.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C.改善药物的组织选择性 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E.提高药物的活性

拼合原理


principles of hybrization
将两种药物的基本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 中,或将两者的药效基团兼容于一个分 子中 ①使形成的药物兼具两者的性质,强化 药理作用,减小各自相应的毒副作用 ②使两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药理活 性,协同完成治疗作用


二、挛药的分类

同挛药


一氧化氮供体协同前药
NO-氟吡洛芬
NO-酮洛芬
NO-双氯芬酸
主要学习的内容

药物设计的经典原理和相关方法
前药原理 软药原理 拼合原理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后续章节)

单选题
以下对前药的描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