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信供应商工厂评审模板(V1[1].4)
海信供应商工厂评审模板(V1[1].4)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方工厂评审报告
(质量V1.4)
供方名称:
评审日期:
Q/RSAG 111 106-R02
评审汇总
供方名称
评审人员
评审日期
审核目的
□例行审核
评审产品:
部品类别
□A
□B
□C
□新供方审核
评审主要问题点总结
重不符合项
轻不符合项
观察项
以上是对审核中发现问题点的归类汇总,详细的不符合项具体见审核报告。
10.2
修正措施
是否有书面程序来管理不合格产品以及修正措施来消除其原因? -它对防止缺陷的再次发生是否有效?
10.3
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的处理
-识别、区分-通过返工来达到指定的要求; -通过修理或不修理让步来接受; -为其它应用程序重新定级; -退回、报废或拆卸?
是否为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定义了相应的责任?
-客户投诉的数据库系统或记录?
-包含内部和外部的不良率走势分析?
-不合格表(每月不合格的类型和数量)?
11.2
修正措施
是否有修正措施的书面程序,包括:
-关于产品、程序以及质量体系的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以及结果的记录?
-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需的修正措施?
-用控制程序来确保采取修正措施及其有效性?
NO.
12、搬运、储存、包装和防护
2.2
是否有记录证明按规定的频次实施了管理评审,包括顾客反馈信息、资源需求、改进建议、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等,并且评审是由最高层主持的。
2.3
公司质量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是否通过周报、月报的方式对公司的各类质量数据,如IQC、OQC和现场不合格率、客户投诉等进行汇总分析,形成长期的数据走势。
-对疑难问题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
·确认实验
6.2
对非免检材料的测试
-有明确的IQC测试计划吗?
-是否确保进库的产品在根据控制计划进行检验前不使用或处理?
-有明确的IQC抽样方案和测试标准吗(测试标准应包含质量、环保要求)?-是否具备有害物质检查设备?若不具备是否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来料的环保质量?
6.3
对生产组件部品(如遥控器、调谐器、电源板等)的供应商是否按测试计划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对零部件进行了例行(周期)检验和试验?
评语
分值
12.1
原材料、成品及其他储存场所是否进行了区域设置和帐卡管理,能否实现先进先出管理原则?储存场所是否进行了5S管理?
12.2
是否进行了环保产品、原材料和非环保产品、原材料的定置管理,有无存在混放现象。
12.3
处理过期材料和成品
-是否有材料和成品的有效期管理?
-过期材料和成品是否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5.2
供应商评价系统
-是否有分供方评分系统来监督质量和物料绩效
-对供应商的评价是否形成闭环?
-是否建立并保存分供方评价的质量记录?
5.3
供应商质量管控
-是否有绿色合格供应商的清单?
-是否与供应商签订了相关协议,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环保要求。
-通过供应商清单可有效识别各绿色供应商的质量风险等级。
5.4
新材料(零件)批准程序
-能够生产同类产品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
-仅能生产一些同类产品中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低的产品。
5
3
1
2.4
工艺保障
-现场工艺保障措施齐全,配备行业先进或具有专利技术的自动测试设备,有效运用防错技术,针对客户端反馈的问题,通过制作专用工装予以预防或剔除。直通率水平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企业设定的目标。
-通过人工测试进行工艺保障,可以起到质量隐患的预防,直通率水平达到行业水平或设定目标。
-没有进行过程质量的分析。
5
4
2~3
1
NO.
3.技术开发能力
对应分值
分值
3.1
研发团队
-有独立的研发队伍,掌握核心技术(产品设计、模具制造),研发水平行业领先,可以给客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足以完成同类产品中最复杂产品的设计。
-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可以进行同类产品有一定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
-没有研发能力,不熟悉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需要客户经常指导。
不
TEL
FAX
INTNET
企业概况
企业性质
注册资本
员工人数
企业规模
主营产品类别
年产能规模
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
认证时间
环境体系
认证时间
职业安全
认证时间
有害物质认证
认证时间
主要产品
主要供方
主要顾客
年供货量
人力资源
结构
技术
质量
生产
生产管理人员
文化水平
研究生以上
备注
四、评审结论判定标准
级别
总得分
处理意见
元器件
A
90 ~100
优先选择/保持
B
80 ~ 89
选择/改善保持
C
60 ~ 79
有条件选择/限期改善保持
D
总得分60分以下
不选择/中断供应
结构件
A
80 ~100
优先选择/保持
B
70 ~ 79
选择/改善保持
C
60 ~ 69
有条件选择/限期改善保持
D
总得分59分以下
是否有批准新材料或更改材料的书面程序?程序要求应至少包括: -新材料的样品试验、试制报告-新材料的批准确保只在批准后下订单的系统
NO.
6、IQC
评语
分值
6.1
IQC和免检办法
-供应商是否有一套可识别进库时必须检查或可以免检的流程文件?
-有免检的物料清单吗?
-为保证免检物料的质量是否采取了措施
·免检协议
-通过人工测试进行工艺保障,直通率水平差。
-仅凭经验保证,没有过程质量的分析。
5
4
2~3
1
2.5
过程质量分析
-正确运用了质量统计分析工具对关键工序进行过程质量监控和分析,cpk能力充分。
-正确运用了质量统计分析工具对关键工序进行过程质量监控和分析,cpk能力可以满足要求。
-运用了质量统计分析工具对关键工序进行过程质量监控和分析,但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没有分析、处理。
-能否从数据的走势上得到效果评价?
NO.
3、内部质量、环保体系审核
评语
分值
3.1
内部过程审核程序
是否定期执行内部过程审核来检查过程是否符合标准且正确运行?
-现有程序和审核计划
-规定审核团队
-确定时间计划(实际状态?)
-审核频率至少一年一次?
3.2
对审核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审核,并记录和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0×2×0.6=60
二、各分项评分标准
质量保证体系部分评审
要求项目实施状态
得分
备注
不了解要求的项目并且没有相关文件
0
重不符合项,要改善对策
了解项目要求但没有实施的证据
1
重不符合项,要改善对策
了解项目要求,并且有初步/草案性书面文件
2
一般不符合项,要改善对策
可得到书面文件,实施工作刚刚开始
3
观察项,必要时提供改善对策
12.4
温湿度管理
-温湿度管理规定
-温湿度记录
-是否对特殊物料进行了不同的温湿度管理。
NO.
13、社会责任评估
评语
分值
13.1
在劳动用工和薪酬方面是否符合《劳动法》的规定?能否出具符合《劳动法》的书面承诺?
13.2
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为员工创造了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针对所评审产品的专业评审
1.客户状况
内部质量、环保体系审核
2
10
技术开发能力
1
5
培训
1
5
试验能力
3
15
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4
20
IQC
4
20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2
10
过程控制
7
35
OQC
3
15
不合格品的控制
4
20
预防和纠正措施
2
10
搬运、储存、包装和防护
4
20
社会责任评估
2
10
各部分总分
200
50
各部分加权后得分:
200×50%×0.4=40
可得到书面文件,实施工作已见成效,有初步的证据
4
文件所有要求已付诸实施,并且有证据证实已满足要求
5
满分
部分条款可能对特定产品不适合,评审中可忽略条款。该部分在最终总得分中占40%的权重。
针对所评审产品的专业评审
对应各条款的标准要求选择事宜的分数。在最终总得分中占60%的权重。
三、总分计算方法:
总得分=质量保证体系部分评审得分+针对所评审产品的专业评审得分
3
1~2
2.2
产能规模
-产能规模大,目前属于3个以上客户的主力供应商。
-产能规模尚可,目前属于2个客户的主力供应商,还可以进一步发挥。
-为目前客户供货,产能已发挥到极限。
-设备处于试产阶段,还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未成为客户的主力供应商。
5
4
2~3
1
2.3
产品制造技术能力
-可以独立、高效地生产同类产品中技术含量高和工艺复杂的产品。
评审意见总结(优势、不足、与现有供方比较、是否满足A、B、C类部品引入原则等):
评审得分:
评审等级:
评审结论:
报告人: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