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 3 学分其中实验学分: 0授课目标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必然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一门全面揭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满、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解说序号解说实验实验1导言36第五章社会总资本8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第一章生产力、生47第六章信用制度与4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虚假资本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5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4第三章钱币与钱币59第八章今世资本主5流通量义经济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610第九章社会主义市5环和周转场经济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色。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今世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花销的互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花销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所有权。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差异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路子一、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分工。

协作。

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第四节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本章重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必然要适应生产关系。

本章难点:生产力必然要适应生产关系。

授课基本要求:掌握生产力必然要适应生产关系。

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看法和含义。

认识所有制与产权含义。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特色。

二、商品的二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详尽劳动和抽象劳动详尽劳动。

抽象劳动。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

社会劳动。

第二节价值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互有关系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三、劳动生产率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技术、管理与价值创立技术劳动创立价值。

管理劳动创立价值。

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市场体系。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本章重点:商品的二要素。

劳动二重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本章难点:劳动二重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授课基本要求:理解商品的二要素、劳动二重性。

掌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作用。

第三章钱币与钱币流通量第一节钱币的实质和职能一、钱币的起源和实质简单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钱币形式。

二、钱币的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积蓄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钱币。

第二节钱币的形式一、钱币由金属钱币向纸币的演化铸币。

纸币。

二、信用钱币信用钱币。

银行券。

存款钱币。

电子钱币。

三、外汇外汇。

汇率。

第三节钱币流通量一、钱币的层次二、钱币流通量及其规律钱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通货缩短。

本章重点:钱币的实质。

钱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本章难点:信用钱币。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钱币的起源、层次、形式。

理解和掌握钱币的实质、钱币流通规律。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殖一、资本的含义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

资本的基本特色。

资本价值的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差异。

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钱币资本形态。

实物质本形态。

无形财富形态。

虚假资本形态。

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必要劳动和节余劳动的划分。

节余劳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必要劳动和节余劳动的比率以及节余劳动的占有形式反响生产关系属性。

价值增殖程度的两种议论公式。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要素。

第二节资本经营一、资本齐集和资本集中资本齐集的定义和路子。

资本集中的定义和路子。

资本齐集的联系和差异。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

二、资本经营资本经营的定义。

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的联系和差异。

资本经营的方式。

三、风险资本的运营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的特色。

风险投资的作用。

第三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的定义。

资本循环的三阶段。

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一致。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二、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的定义。

资本周转的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和周转次数的关系。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固定资本的磨损、折旧、耗费。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本章重点、难点:资本价值增殖。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授课基本要求:理解资本齐集、资本集中和资本经营。

掌握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社会总资本的定义。

社会资本的广泛性和系统性。

社会资本运动的特色。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值。

两大部类的划分。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三次产业的划分。

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差异与联系。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社会总产出的核心问题: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实现问题。

第二节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定义。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社会总产出的价值构成和使用价值构成。

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社会总产出交换过程的三个基本方面。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派生实现条件。

第三节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定义。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第一前提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第二前提条件。

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基本实现条件。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添。

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一、供求平衡与不平衡市场的主体、客体、中介。

社会总产出的理想状态:供求平衡。

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二、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定义。

花销者主权。

本章重点、难点:社会总产出的核心问题。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供求平衡、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掌握、理解社会总产出的核心问题。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假资本第一节信用及其功能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企业信用。

花销信用。

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深了市场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信用制度一、银行与银行资本银行。

银行资本。

银行利润。

二、股份企业和股票价格股份企业。

股票与股息。

股票的买卖。

第三节虚假资本和虚假经济一、虚假资本含义。

有价证券价格。

虚假资本的产生、实质、影响。

二、虚假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二者对峙一致关系。

虚假资本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三、实体经济与虚假经济定义。

二者关系:对峙一致。

健全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是虚假经济产生和发挥积极功能的基础。

本章重点:信用及其功能。

本章难点:虚假资本。

虚假经济。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各种信用制度。

掌握信用及其功能。

理解虚假经济。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第一节竞争引起垄断一.竞争的特色与功能竞争。

竞争的分类。

竞争的功能与作用。

过分竞争。

二、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资本集中。

集中的产生。

垄断的产生。

垄断组织发展的三个时期。

垄断组织的四种形式。

第二节有效竞争与反垄断一、垄断没有除掉竞争垄断没有除掉竞争,而是改变了竞争的详尽目的、手段、形式和结果。

垄断没有除掉竞争还表现在非垄断的大量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二.有效竞争与反垄断政策有效竞争。

实现有效竞争的公共政策。

反垄断的积极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竞争与垄断的基本知识。

理解垄断如何产生及有效竞争。

第八章今世资本主义经济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治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银行业的集中与金融资本。

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看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与发展的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经过多种形式参加个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治市场调治的限制性及国家干预的目标。

国家干预调治经济的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治经济的结果。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及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和矛盾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协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