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梁军执笔人:冯玲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1课程编号:201005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贸易经济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经济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体概念系统,使学生具有分析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描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2.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第一节什么是政治经济学1.了解国内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三种解释;2.掌握在国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应,主要是指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3.理解经济学的历史起源。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了解生产关系概念;2.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3.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2.掌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理解“整体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经典理论第一章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第一节商品与价值1.了解商品的涵义;2.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3.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始终,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它发展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其它矛盾也就以更加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节价值形式与货币1.了解货币的职能;2.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量规律;3.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

第三节价值规律1.了解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2.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形式;3.理解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四节商品拜物教1.了解商品拜物教的含义;2.掌握商品拜物教的性质与根源;3.理解商品拜物教的其他表现形式。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了解人类社会的任何经济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2.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进程;3.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西欧封建经济体内部出现的新现象。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1.了解资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的,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制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2.掌握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3.理解资本的本质。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掌握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法、超额剩余价值;3.理解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等概念。

第四节再生产与资本积累1.了解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分类;2.掌握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有机构成;3.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历史趋势。

第五节资本主义工资1.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2.掌握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3.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在生产第一节资本循环和周转1.了解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分析;2.掌握产业资本的总周转;3.理解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社会资本再生产1.了解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2.掌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模型;3.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第三节经济危机1.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的分析;2.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3.理解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第一节价值转型1.了解利润、利润率的概念;2.掌握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理解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第二节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1.了解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2.掌握商业利润的实质;3.理解商业资本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借贷资本与利息1.了解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2.掌握利息率的计算方法;3.理解借贷资本使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1.了解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2.掌握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3.理解土地的价格。

第二篇现代主流理论第五章帝国主义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1.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2.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3.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帝国主义经济理论1.了解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背景与形成;2.掌握列宁对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解释;3.理解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第三节布哈林对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探索1.了解关于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2.掌握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探索;3.理解对资本主义体系崩溃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命运:向社会主义过渡1.了解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中对国家这一“超经济因素”的巨大经济意义的解释;2.掌握列宁对帝国主义最终命运的判断;3.理解20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革命与经济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革命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2.掌握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3.理解马恩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设想。

第二节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了解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2.掌握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理论;3.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第三节计划经济与苏联模式1.了解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2.掌握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基本内容;3.理解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征。

第七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理论第一节岁苏联模式的反思与突破1.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们对苏联模式的深刻反思;2.掌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学者对苏联模式提出的批评;3.理解谋求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实质性突破,是所有试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所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第二节两种不同的经济改革之路1.了解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推动各社会主义国家突破苏联模式的改革;2.掌握两种改革之路的政策主张和实践效果;3.理解两种改革之路的基本思想。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1.了解马克思随社会主义经济的解释;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与体制模式,从而不断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1.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概括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理解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1.了解国民收入的分配;2.掌握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3.理解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讨论:商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商品产生与发展演变历史,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与商品二因素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范畴的历史性。

2.习题: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了解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对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掌握影响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常见因素,理解生产资本的分类。

3.习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

了解科技革命、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的影响,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

4.讨论:比较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了解两种改革模式不同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掌握上世纪60年代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改革方向、改革方式,理解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济社会背景。

四、学时分配五、考核说明1.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闭卷;2.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总成绩采取百分制,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占80%,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2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一)主要教材1.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程恩富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张维达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郭大力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

3.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周穗明《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出版社,2004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