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6(清)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6(清)

3、金圣叹认为艺术结构安排既要符合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又要 尽量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使之具有极大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读法》中说:“《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它气力过人 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
毛宗岗、张道深和脂砚斋等人的小说理论批 评
继金圣叹评点《水浒》之后,在对长篇小说的评点方面,最有 名的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金 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他们都深受金批《水浒》的 影响,而毛氏父子和张竹坡对金圣叹尤为钦佩。他们在对小说 创作的看法上,很多是和金圣叹一致的,甚至是直接运用金批 的一些观点来进行批评的。但是他们在有些观点上和金圣叹是 不一致的,有些则在金圣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此外也有 他们自己的某些独创性见解。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沈德潜的格 调说
沈德潜是叶燮的学生,他的诗学思想在强调“诗教”、提倡 “温柔敦厚”方面是和叶燮一致的,是与清廷之提倡程朱理学 相适应的,特别是由于他晚年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其诗学思 想自然会具有明显的维护封建统治色彩。 格调说:从诗歌艺术上说,沈德潜是讲究格调的,这也是与他 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相一致的。主张有益“诗教”、 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之作,讲究有法可循、以“唐 音”为准的“格调”。沈德潜的“格调”则是在神韵基础上侧 重含蓄蕴藉而形成的,他所要遵循的“法”是活法而非死法, 是合乎自然之“法”。
清代前中期的四大诗歌派别
王士禛的神韵说,乾隆时代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和 翁方纲的肌理说,是清代前中期最富有特色四大诗歌派别。
第二节 王士禛的神韵说
清代前期的诗文创作和诗文理论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王士禛和方苞,故袁枚的《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中有“一代正 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之说,不仅方苞的文章和王士禛 的诗是清前期的“一代正宗”,而方苞的文论和王士禛的诗论, 也同样是清前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 神韵说是清代王士禛提出来的文艺理论;神韵是指一种理想的 艺术境界,其基本的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 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神韵说的中心是要充分发挥意境创 造中的“虚”的作用,其次,神韵之作以自然、入神为其重要特 色。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只有在诗人灵感爆发、兴会神之时 方能创造出来。剧文学剧本的创作,明确提出了 “结构第一”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把文学剧本的创作放在第一 位;主要阐述了“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 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七个方面问题。
“结构第一”详解
李渔提出的“结构第一”的七个方面,就其理论内容来说,大 体可以概括为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艺术构思和创作过程中虚构和真实的关系。李渔所说的 “审虚实”,就是从如何对待不同题材作品的虚构和真实出发, 要求作家认真重视和正确解决戏剧创作中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 实的关系。
袁枚的性灵说
何为“性灵说”? “性灵说”是中国明清时期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 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 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 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 论的继承和发展;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 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 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金圣叹评点《水浒》体现出的重要思想
第七,金圣叹在评点中还详细地分析了《水浒》中具有性格特 征的人物语言,非常赞赏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第三回写鲁达观 看通缉他的榜文,被金老一把抱住拉开,并问他为什么这么大 胆,差点被公人抓了。鲁达说:“洒家不瞒你说,因为你上,就 那日到状元桥下,正迎着郑屠那厮,被洒家三拳打死了,因此 上在逃。”
《闲情偶寄》其书
《闲情偶寄》共分六卷,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 饮撰、种植、颐养八个部分,不仅有戏剧理论,也有园林建筑 及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关戏剧的理论集中在前三个部分中,比 较全面地论述了有关戏剧的文学剧本创作、演员的表现艺术以 及导演艺术等重要问题。 《闲情偶寄·词曲部》主要是讲戏剧创作的,其中分为结构、 词采、音律、宾白、科浑、格局六个不同方面。李渔的戏剧理 论在中国古代戏剧理论批评史上具有突破性的重要意义,这就 是他特别重视戏剧文学剧本的创作,明确地提出了“结构第一” 的思想。
第十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
第一节 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得说 第二节 王士禛的神韵说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沈德潜的格调说 第四节 袁枚的性灵说 第五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第六节 桐城派的文论
第七节 清代的词论
第一节 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 得说
金圣叹评点《水浒》在艺术上的贡献
1、金圣叹对小说的艺术特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史记》是 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 2、金圣叹在《水浒传序一》中提出了文章“三境”说,他说: 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 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 境也。 3、金圣叹对《水浒传》评点在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深刻地分析 了《水浒》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指出了《水浒》各种不同人 物的鲜明独特性格特征。他在《读法》中说:“别一部书,看过 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 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
“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荆》、《刘》、《拜》、《杀》 之得传于后,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三尺童子, 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以其始终无二事贯穿只 一人也。
“结构第一”详解
第五,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李渔所说的 “密针线”即是指戏剧创作中情节的组织应当是合乎生活实际 的,各部分之间需要有照应、有联系,情节的发展要顺乎情理, 符合于生活本身的逻辑。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 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 之破绽出矣。”
第十五章 清代的小说戏曲理论批评
第一节 金圣叹的《水浒》评点 第二节 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戏曲文学理论
第一节 金圣叹的《水浒》评点
金圣叹评点《水浒》在艺术上的贡献 金圣叹评点《水浒》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创作的艺术理论上。 金圣叹对中国古代的诗文书画艺术均有很深的造诣,对古代文 艺美学传统也十分熟悉,同时他对小说、戏曲有很广泛的研究, 对明代的小说、戏曲批评也极为了解,因此,他对《水浒传》 的艺术分析,虽然也有一些八股气的影响,但是绝大部分是相 当精彩的。他对《水浒》艺术分析的主要特点是,善于把中国 古代传统的文艺美学和小说创作的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继承 和发展了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果,把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 发展到了最高峰。
金圣叹评点《水浒》体现出的重要思想
第一,金圣叹指出《水浒传》之所以能使它所写的一百八人有 一百八样性格,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 来描写人物,注重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能够把“以形写神”、 “得其意思之所在”这些艺术表现方法来创造特殊性格,从而 使自己笔下的人物能达到“传神”、“逼真”的“化境”。 第二,金圣叹认为要使人物形象传神和逼真,必须善于写出人 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来,“《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 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 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 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戏曲文学理论
李渔其人 明清之交,在戏曲理论批评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的 最重要代表人物李渔,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又字谪 凡,号笠翁,别号笠道人、新亭客樵、随庵主人等,祖籍浙江 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晚年居于杭州西湖。他是一位很有名的 戏剧、小说作家,著有传奇《十种曲》、小说集《十二楼》等。 又是著名的戏剧理论批评家,著有《闲情偶寄》,其中有关戏 剧的论述就其体系的完整和理论的深刻性来说,别的论著都无 法与他相比。李渔曾以他的家姬组成戏班子,周游各地演出, 招待达官贵人。
第二,强调戏剧创作必须对现实生活作客观的和真实的描写, 使之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反对把戏剧创作变成泄私愤、 报私仇的工具,或写些荒诞不经的内容作为个人的消遣之用。
“结构第一”详解
第三,提倡戏剧创作的独创性。这主要表现在“脱窠臼”一节 中。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 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 也。” 第四,确立主题和题材,突出主要戏剧冲突。这集中表现在 “立主脑”和“减头绪”两节中。
朱彝尊的自得说
在传统的“言志”派和“缘情”派的对立中,朱彝尊明确表示 赞成“言志”派而反对“缘情”派。 朱彝尊虽然是在言志彰教、有关政事的大前提下来论诗的,然 而他更为实际的是在提倡出于“自得”的“不得已”之作。 诗歌实乃人之内心感情受到刺激,到不得不发、非说不可的时 候才产生的,有“不容己”之情,本于“自得”,其诗方能传 之于后,而具有永久的魅力。他很欣赏中书舍人钱芳标的诗作, 认为“其辞雅以醇,其志廉以洁。其言情也,绮丽而不佻,信 夫情之挚而一本乎自得者钦。”
金圣叹评点《水浒》体现出的重要思想
第三,金圣叹指出了《水浒传》中善于借次要人物的陪衬描写 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
第四,金圣叹还指出《水浒》作者常常用“以反托正”的方法 来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第五,金圣叹特别注意到了《水浒》人物塑造方面善于使之合 乎“人情物理”,而不是故意把英雄拔高、神化,使人感到他 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第六,金圣叹在评点中指出了《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特殊的 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特殊的性格。第三十 七回写李逵当知道面前真的就是一向所敬仰的宋江时,“扑翻 身躯便拜”。
康熙时代文坛上最有影响的是朱彝尊和王士镇,被称为南朱北 王。从文学思想上说,两人的侧重点不同,朱彝尊重学问,王 士镇重性情,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可以沟通的地方,朱也不是不 讲性情,王也不是不讲学问,只是重心不同而已。 朱彝尊的文学思想核心是重道、宗经、博学,提倡“诗言志” 的传统,同时强调言志抒情必须出于“自得”,内心之“不得 已”。他在《与李武曾论文书》中说他在大同曾“闭户两月, 深原古作者之所由得,与今之所由失”,“然后知进学之必由 本,而文章不离乎经术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