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十三周周五《平凡的位置3》早读材料人教版风雅诗斋经五丈原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诸葛亮而作。
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兵伐魏,病逝于此。
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
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后劝后主降魏。
鉴赏指引:温庭筠 (8l2?一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省祁县)人。
曾数举进士不中,大中末始授方城尉。
他以文思神速著称,诗歌以外,还擅长音乐、辞赋,对唐代新兴的词更有独到的造诣,是晚唐写词最多的词人。
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
但他的诗专重声调色彩,珠光宝气,内容比较贫乏,无论思想和艺术的成就,都不能和李商隐并比。
《经五丈原》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诗人是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诸葛亮而作。
诸葛亮,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
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慨叹诸葛亮功业未遂而殁,表示了对诸葛亮的敬慕。
同时,对后主和谯周的投降误国则加以讥刺。
全诗写得极为凝炼,形象突出,褒贬之意非常鲜明。
文言读吧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替……做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套于柯③而盟(会盟或订约)。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令鲁城坏(倒塌)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趋向,回到)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通“背”,违背)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快意),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大家文坊雪中芭蕉林清玄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
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
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
”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
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朝诗人徐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
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
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
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
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一则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样自然。
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
也就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
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也。
”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
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
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阴图》,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
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
我一直觉得,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是艺术。
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
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求证所能索解的。
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
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
(略有改动)伴读引思:1、作者写《传灯录》记载的一则禅话的目的是什么?参考:①目的在于指出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②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作法。
2、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①只取远神,不拘细节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参考:①表现画家的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风貌,并不拘泥于现实世界。
②画家的山水之画,重要的是“寄意”,运笔之前,“意境”已在心中。
素材回廊在语境中辨别多音字(二)55.系:你得系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56.假:假如五一学校不放假,我们怎么办?57.降:我们有办法使空中降落的敌人投降。
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一个读音。
59.间: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从没间断过。
60.石:两石(dàn)石子不够装一卡车。
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
63.刨:我刨(bào)平木头,再去刨(páo)花生。
64.弹:这种弹弓弹力很强。
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
66.扒:他扒(bā)下了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失了,散文没法写了。
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uò)见不鲜了。
69.参:人参苗长的参差不齐,还让人参观吗?70.会:今天召开的会计工作会议一会儿就要结束了。
71.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
72.吓:敌人的恐吓吓不倒他。
73.胖:肥胖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74.耙:你用梨耙(bà)耙地,我用钉耙(pá)耙草。
75.伺:边伺候他边窥伺动静。
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
77.咳:咳(hāi),你怎么有咳起来了。
78.处;教务处正在处理这件事情。
79.囤:大囤(dùn)、小囤,都囤(tún)满了粮食。
80.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
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82.扇:他那着扇子却扇(shān)不来风。
83.得:你得(děi)把心得(dé)体会写得具体些。
84.屏:他屏(bǐng)气躲在屏(píng)风后面。
85.几:这几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坏了。
86.卷:考卷被风卷起,飘落到地上。
87.乐:教我们音乐的老师姓乐(Yuè),他乐于助人。
88.了:他侦察半天,对地形早已了如指掌了。
89.吭:小李一声不吭,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结实。
91.畜:畜牧场里牲畜多。
92.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与实物要相称(chèn)。
93.弄:别在弄(lòng)堂里玩弄小鸟。
94.俩:他俩(liǎ)兄弟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
95.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了目标。
96.率:他办事从不草率,效率一向很高。
97.空:有空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话。
98.泊:小船漂泊在湖泊里。
99.重:老师很重视这个问题,请重说一遍。
100.朝:青年人朝气蓬勃朝前走。
101.膀:他昨天肩膀(bǎng)疼,原来是吊膀(bàng)子。
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102.校:上校到校场找人校对材料。
103.强:小强很倔强,做事别勉强他。
104.塞:塞外并不闭塞;塞子塞不住漏洞。
105.辟:随意诬陷别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06.倒:瓶子倒了,水倒了出来。
107.都:大都市的人口都很多。
108.匙:汤匙(chí)、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
灵感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