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经营决策分析-管理会计

第五章经营决策分析-管理会计


1、现有生产能力允许范围内的特殊价格订货决策 例6:公司生产A产品目前正常订货4 500件,还有 500件的剩余生产能力。 A产品的销售单价为 3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240 元,固定成本为 60 000元。Y商场要求追加订货 300件,但条 件是销售单价降至 280元,请问 X公司是否可 以接受此项追加订货?
不受正常订货 追加固定资产投资受到 扩大生产能力 合同的制约 资金和准备时间的限制
①若接受追加订货,不影响正常销售,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只要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0,即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则可接受追加订货! ②若接受追加订货,不影响正常销售,但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只要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专属固定成本 则可接受追加订货! ③若接受追加订货,不影响正常销售,但剩余生产能 力可以转移,只要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转移的收益 则可接受追加订货! ④若接受追加订货,会冲击正常业务, 只要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减少正常业务的边际贡献 则可接受追加订货!
5.3 多品种的组合决策 • 决策方法:逐步测试法
例10:Y集团公司下设甲、乙两个分厂,每个分厂均 能生产A、B两种产品。相关资料见表5-9。 甲分厂的生产能力为4 500机器小时,乙分厂的生 产能力为7 500机器小时。求A、B两种产品的最佳
例7:其他条件同例6,Y商场要求追加订货600件,即影响 了正常订货100件,企业是否接受此项追加订货?
表5-7
项目
两种方案的比较
原方案
300
240 60 4 500
单位:元
现方案 特殊订货
280
240 40 600 24 000
正常订货
300
240 60 4 400 264 000
小计

— — 5 000 288 000
对于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 主要考虑有关亏损产品能否 提供边际贡献。
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 虚亏损的产品应该继续生产 2、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 将虚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与其机 会成本比较进行决策:虚亏损产 品的边际贡献大于其机会成本则 继续生产;反之,则不生产。
1.停产后设备无法进行转产 (剩余生产能力无法 转移) 例4:Y公司某条生产线目前生产的产品有四种, 有关资料见表5-4。B产品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B产品停产后的固定资产无法用于转产其他 产品,Y公司是否应该停止生产B产品?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 本 单位边际贡 献
销售量
边际贡献总 270 000 额
例 8:
公司生产C产品目前正常订货4 500件,还有500 件的剩余生产能力。 C 产品的销售单价为 100 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 60 元,固定成本为 12 000 元。现 有客户要求追加订货800件,每件的价格为 80元。 由于该客户对产品包装有特殊要求,企业必须购买 一项专用包装设备,追加固定成本的支出12 000元 。企业是否接受此项追加订货?
3 000 2 000 1 000
2 000 1 200 800
边际贡献总额 1 000×2 500=2 500 000 800×4 000=3 200 000
2.生产能力一定,各种产品的需求量有限 • 单位生产能力边际贡献收益= 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机时定额 例2:条件见例1。如果根据市场预测,A产品和B产品 的市场需求量分别为4 000件和3 000件,企业应如何 安排生产以获得最大利益?
• A产品的单位生产能力边际贡献收益= 1000 =25 元/小时 40 • B产品的单位生产能力边际贡献收益= 800 = 32 元/小时 25 • 由于B产品的单位生产能力边际贡献收益大于A产品,因此 企业应首先考虑B产品的生产。 • B产品耗用机器工时3 000×25=75 000(小时) • 剩余的机器工时=100 000-75 000=25 000 (小时) • A产品可以生产25 000÷40=625(件) • 边际贡献总额=1 000×625+800×3000=3 025 000(元)
表5-1
A、B产品的资料
单位:元 B产品 2 000 1 200 50 000
品种
A产品 项目 销售单价 3 000 2 000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表5-2
A、B产品的资料
单位:元
品种
项目 最大产量 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A产品
100 000÷40=2 500
B产品
100 000÷25=4 000
固定成本(按 销售收入%)
营业净利
80000
30 000
10 000
20 000
0
60 000
结论: 若转产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大于原亏损产品 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则选择转产。 或将固定资产出租,若出租固定资产净收入 大于原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则选择出 租方案。
5.1.4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
生产什么的决策
怎样生产的决策
5.1 产品品种的选择
5.1.1现有产品品种决策
1. 生产能力一定,各种产品均有销路
如现有生产设备可用于生产产品A或产品B,则 应以生产哪种产品能为企业提供较多的边际贡 献为决策的依据。
例1:X公司目前的生产线,可以生产A产 品或B产品,该生产线的最大使用能力是 100 000小时。生产A产品时,每吨需要40 个定额工时,生产B产品每吨需要25个定 额工时。A、B两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和成本 资料见表5-1。X公司应该选择生产哪种产 品?
特殊价格订货的决策是指管理当局是否
接受客户特殊价格的追加订货的选择。
特殊价格:对方出的定价比较低,甚至
低于原来的单位成本。
(一)生产 能力允许范 围内的特殊 订货
(二)超越 生产能力的 特殊订货
每一种又可 能分为三种 情况
1、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特殊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 固定成本 2、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特殊订货需要追加专属固 定成本 3、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即有其他用途
• 正常订货的利润 =(300-240)× 4500-60000=210 000(元) • 特殊订货的利润 =(280-240)× 300=12 000(元) 接受特殊订货可使公司的利润增加12 000元
2、超出生产能力允许范围内的特殊价格订货决策
接受订货产生两种可能: (1)压缩正常订货,以满足特殊价格订货 (2)扩大生产能力,往往需要追加固定成本
5.2 产品加工程度的决策 出售 多步骤生产企业 半产品 继续加工成 完工产品再销售
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 分析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如果继续加工所增加的收入大 于继续加工所增加的成本,则应该继续加工;否则出售半
成品为最优决策。
差量利润= 继续加工后 - 直接出售半成 - 继续加工追 的销售收入 品的销售收入 加的成本
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4 000 元。该企业是否需
要对A产品进行深加工?
• 差量收入
=(36-27)× 70 000=630 000(元)
• 差量成本
=(26-20)× 70 000+14 000=434 000(元)
• 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
=630 000-434 000=196 000(元)
前两项之差是进一步加工后增加的收入;进 一步加工追加成本应包括追加变动成本、专 属固定成本和机会成本。
例9:某企业每年生产销售 A产品70 000件,单位变 动成本为 20 元,固定成本为 28 000 元,销售单价 为 27元。如果继续加工成 B产品, B产品的销售单 价为36元,B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26元,另外还
2.停产后设备可以进行转产
例 5 : Y 公司某条生产线目前生产的产品有四种, 有关资料见表5-6。B产品目前处于亏损状态,B 产品停产后可用于转产 E产品,新产品的销售单 价为 10元,单位变动成本 6元,预计该产品的年 销售量30000件。Y公司是否应该转产?
表5-6
转产后4种产品的资料
单位:元 E产品
追加订货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追加固定成本 =800×(80-60)-12 000=4 000(元) 由于客户出价高于产品的变动成本,并且能够超额补偿追 加的固定成本,因此企业可以接受追加的特殊价格订货。
压缩正常订货和扩大生产能力两种方法 的比较
方法
压缩正常订货

简单易行

常受到正常订货 合同的制约
120 000
50 000
40 000
180 000
160 000
440 000
400 000
80000
30 000
-20000
10 000
20 000
40 000
表5-5 品种
B产品停产后3种产品的资料
单位:元
项目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按 销售收入%) 营业净利
A产品
200 000 90 000 110 000
(35-20)×10 000×10%
பைடு நூலகம்=7 500
=15 000
5 500
8 000
5.1.3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决策
(一)亏损产品分类
如果亏损产品无边 际贡献,那该产品 应属实亏损产品。 即生产得越多,也 就亏损得越多。因 此,不宜再生产。 虚亏损产品则 是有边际贡献 的,只要生产 就能弥补一部 分固定成本。
5.1.2开发新产品决策
1. 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选择预期利润最大新 产品进行开发 2.企业没有剩余的生产能力 (1)压缩老产品的产量 (需把因压缩而减少的收 益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机会成本考虑) (2)投资固定资产增加生产能力(计算各种产品的 剩余边际贡献再进行比较)
• 例 3 : Y 公司目前销售的 A 产品,年正常产销量为 10 000 件,单价 35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20 元。根据市场 调查,A产品的销路呈下降趋势。因此Y公司拟开发新 产品。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