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1.工程概况本次编制范围为:DKaa+bb~DKcc+dd本标段共n座钢筋混凝土框架涵、1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框架涵。
如下:1.1框架涵DKa+0181—4.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DKb+1781—6.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DKc+7701—6.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基底换填三七灰土厚度2m。
基础为C30、涵身为C35钢筋混凝土,帽石为C30混凝土。
DK2+442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
基底换填三七灰土厚度2。
5m。
基础为C30、涵身为C35钢筋混凝土,帽石为C30混凝土。
1。
2排水涵GDK0+2851—2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基底换填三七灰土,厚度1.5m。
基础为C30混凝土、涵身为C35钢筋混凝土,帽石为C30混凝土。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
1测设框架涵的平面位置、标高要准确无误。
3。
1钢筋焊接、绑扎要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品种、规格、间距、接头及焊接等均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和焊接试验。
3。
3模板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有牢固、稳定的固定支撑系统,模板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
4承台混凝土用汽车泵泵送入模,高频插入式振捣捧振捣密实,连续分层浇筑,不留施工缝.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框架涵的施工程序主要有前期准备工作、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四个部分组成。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设放线→插打工字钢(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框架涵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垫层→底板主体施工→边墙、顶板主体施工→混凝土养生→防水层施工→检验验收.4。
2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基底→抄平、测量放样→基底开挖→承载力检验、基底承载力检验→灰土垫层→混凝土基础→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防水层施工→基坑回填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⑴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⑵防护围栏、安全防护网、警示牌、警示灯等材料进场。
储备钢筋、水泥、砂石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严格按“进场关、检验关、使用关”,确保原材质量。
⑶挖掘机、振捣棒、砼输送泵、罐车、溜槽、串筒等进场报验合格待用.5.2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安排,本标段有4座钢筋混凝土框架涵、1座钢筋混凝土框架涵交通平行施工,工程总工期为:2011年3月5开工~2011年9月30日完工。
开工日期:2011年3月5日竣工日期:2011年9月30日5.3施工工艺5。
3.1测量放样由测量班实地测放框架涵位置、标高,测量过程中实行双检双核制度。
先根据设计图纸及开挖坡度撒出开挖上口边灰线,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核验灰线后方可开始开挖。
基坑底部的尺寸较设计平面尺寸每边各增加0.5-1m,以便于支撑、排水与立模板。
5。
3。
2基坑开挖5。
3.2。
1开挖方式在基坑开挖前,探沟已挖设完毕,地下管线已调查清楚.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分为三种开挖方式:⑴地下水较少,土质较好的一般地段,基坑开挖直接放坡开挖。
⑵地下水较丰富、地质条件差的地段,采用工字钢支护方式进行开挖,基坑内降水.5.3.2。
2基坑开挖⑴、土方开挖前,沿场地四周布设排水沟,避免地表水流入开挖基坑内。
⑵、挖土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滑坡等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和软弱夹层、裂隙时,及时清除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上崩塌与下滑;当遇到地下管线时,应通知市政相关产权单位部门,将其移位后再行施工。
⑶、根据设计高程确定开挖深度,严禁出现超挖现象。
⑷、基坑的土方完成后及时排干积水和清底,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⑸、基坑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应用砂、碎石填补夯实;对软弱地基,经设计、监理同意后,可采取换填三七灰土加强垫层。
⑹、土方工程不宜在雨天进行,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⑺、挖土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30CM左右由人工挖平清底。
⑻、开挖中若遇土层性质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实际修改挖方边坡,及时报设计院审批。
⑼、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挖土标高,边挖边修边坡,以防坍塌。
⑽、土质地基时挖至离基坑底1m时,石质地基时挖至离基坑底0.5m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检查站和设计人员进行验槽。
5.3.3三七灰土垫层换填三七灰土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0。
2m,用小型机具蛙式打夯机夯实。
压实度要求在90%以上。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垫层底标高、顶标高、垫层范围,基坑开挖完后由技术人员测量放样出垫层平面位置控制点,根据测量点位进行换填。
严格控制垫层顶标高,在浇筑前基坑底不得有积水。
5.3。
4砼基础施工:基础开挖成型经自检及监理检验合格后,应迅速进行基础砼施工,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防止晾槽引起水浸和风化,影响地基承载力。
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至现场,吊车配以漏斗送入模板内,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5.3。
5钢筋加工钢筋加工采取统一设置钢筋加工场地现场焊接、绑扎的方法。
1.钢筋应具备原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及出厂合格证,运到工地后应做抽样检查,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2。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3.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钢筋表面油渍、漆污、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③加工后的钢筋,在表面上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按设计要求办理,一般来讲,所有受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内径不允许大于2。
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长的直线段。
螺纹钢筋的末端可用直角形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
5.用圆钢制成的箍筋,末端做成斜弯钩,弯钩长度保证大于10d。
6.钢筋加工时宜在常温下进行,不宜加热,弯制钢筋时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必须一次弯成,加工完毕的钢筋,应放置在钢筋棚内的架垫上,避免锈蚀和污染,并挂产品质量标识牌标识。
7。
弧焊的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规定时,方可以为合格。
A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金属同样清脆声;B焊接接头处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缺陷;C焊接表面平顺,焊渣要清除干净。
8。
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在同一截面上不得配置过多接头,接头截面面积不得超过总截面的50%。
5.3。
5.1钢筋安装1安装钢筋时,钢筋位置,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2绑扎和焊接的钢筋或钢筋骨架,在安装过程中不得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3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支垫短钢筋头或其它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均不得伸进保护层内。
4为保证保护层必要厚度,可在钢筋与模板之间用水泥砂浆块或塑料垫快支垫,垫块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砼强度,并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5钢筋骨架应绑扎结实,并有足够的刚度,在灌注砼过程中不应发生任何松动。
6钢筋绑扎方法:在钢筋交叉处,用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分布)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牢固。
7箍筋应与主筋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结实。
8钢筋骨架经绑扎安装就位后,应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5.3.6模板安装拆除5。
3.6。
1模板制作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竹胶板必须选用正规厂家制作的,其抗折、抗弯强度必须能满足施工要求。
选用10*10方木作为肋条,木方用钢钉于竹胶板固定,间距为30cm。
并在制作好的面板上以60×60cm间距钻取拉杆孔,净空大于5m框架模板(侧墙底部模板)拉杆孔间距应为40*40cm。
模板的挠跨比应满足规范要求,不应超过L/400。
制作好的模板可成批整齐存放,但模板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以免压坏底部模板。
5。
3。
6.2拉杆制作拉杆采用φ16光圆钢筋制作,拉杆钢筋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厂。
拉杆车丝后,涂抹机油以备使用。
重复使用的拉杆必须无混凝土污染,且无变形,丝扣完好。
螺帽与2×φ50钢管间垫片选用1cm厚钢板制作。
5。
3。
6。
3架模板安装(1)测量放出结构物轮廓线,及施工时校核模板使用的基准线,可根据施工需要确定间距.在钢筋骨架上固定垫块4个/㎡,准备模板安装。
(2)模板安装前表面清理干净并涂脱模剂,脱模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应选用优质脱模剂,脱模剂能较好减少模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脱模剂能保护模板,延长模板使用寿命.脱模剂对混凝土表面无污染,对混凝土质量无危害。
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不得使用易粘结在混凝土上及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
(3)模板安装拼缝紧密,表面平整,拼缝处应打上玻璃胶避免漏浆。
模板采用拉杆螺栓固定,根据需要辅助支撑固定,支撑必须牢靠。
模板安装就位后测量调整其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4)顶板模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600×600mm间距。
为了能调整顶模及管架高低水平,采用上天托、下地托,60顶杆螺栓。
顶模支撑,采用U托上纵向用150㎜×150㎜方木。
(5)模板在每次拆下来后应及时清除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残碴。
同时检查模板有无变形,及时修整损坏和翘曲的模板,变形超标的模板及拉杆螺栓严禁再使用。
5。
3.6.4模板拆除(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3)当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混凝土不得受损。
(4)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表1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5.3.7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泵送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按泵送工艺。
混凝土拌合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并符合要求,计量要准确,保证混凝土拌合时间.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一次成型,分层厚度宜为30cm左右,分层间隔灌注时间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
当在低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10℃,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最低气温—3℃时,混凝土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办理.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深度超过每层的接触面一定深度,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也不能过振,确保质量良好。
振捣时,振动棒垂直插入,快入慢出,其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45~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