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9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 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这就是阴阳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对相关 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基础,不宜分 阴阳。
2021/3/10
授课:XXX
10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3.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阴阳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特定条件 的变更时,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 阴阳可相互转变。
4. 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 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中医学说的阴 阳无限可分的观点,体现了古代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
12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的观点是指阴和阳任 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021/3/10
授课:XXX
13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 变化之中,就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 “平衡”,所谓健康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 阴阳的消长处于动态平衡。
2021/3/10
授课:XXX
19
(三)说明病理变化
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 阴阳偏胜:
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清热兼滋阴; 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寒者热之; 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祛寒兼温阳。
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滋阴制阳
2021/3/10
授课:XXX
2
木、火、土、金、水乃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不 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而且这五者之间具有着相 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于不停地运动变 化之中,从而构成了物质世界。因此亦逐渐发展 成为探索万物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并应用于中医学领域,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 响。
2021/3/10
授课:XXX
18
(三)说明病理变化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 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 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 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病。
(阳病治阴)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补阳消阴
(阴病治阳)
2021/3/10
授课:XXX
20
(三)说明病理变化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补阴兼补阳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补阳兼补阴 阴阳亡失: 亡阴: 阴气亡失→阳气随亡→亡阳→阴阳离决 亡阳: 阳气亡失→阴气随亡→亡阴→阴阳离决
2021/3/10
授课:XXX
7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 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 “阳”;
➢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 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 都属于“阴”。
2021/3/10
授课:XXX
8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 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 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 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 在外,阴之使也。
2021/3/10
授课:XXX
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2021/3/10
授课:XXX
4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1/3/10
授课:XXX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 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 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 病必求于本。"
2021/3/10
授课:XXX
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 概括。
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者为阳, 背日者为阴。而后逐渐引申到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中, 凡是光明、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 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所以《内经》说:“阴 阳者,一分为二也”。
2021/3/10
授课:XXX
16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人体组织结构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二)概括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是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 果。
2021/3/10
授课:XXX
17
物质为阴,功能为阳(相互对立); 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反映,“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互根) 机能活动的产生需要消耗物质(阳长阴消) 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又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阴长阳 消)。
2021/3/10
授课:XXX
11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 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均存在截然相反的两 种属性。 ➢ 对立的双方相互约束互相牵制。 ➢ 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对方的 减弱或亢盛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授课:XXX
14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 立面转化。它主要是指阳证可以转阴证, 阴证亦可以转为阳证。
2021/3/10
授课:XXX
15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 的结果。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 基础上的质变。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
2021/3/10
授课:XXX
1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 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古人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对抗 运动 中不断地滋生和发展着,阴阳既代表自然界两种对 立的物质势力,同时,也代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并进而发展成为人们探讨和阐释事物运动变化 规律的阴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