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 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 健康行为


一、行为概述
4.影响行为形成的因素: (1)倾向因素: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 (2)促成因素:实现或达到某种行为所需的技术或资源 (3)强化因素:行为是否得到积极/消极的反馈和社会反响
倾向因素 促成因素
个体或组织 行为
强化因素
环境 (生活条件)
健康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指人们为了增强 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 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
对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意图:决定个体是否参与促进健康行为和体力活动的关键 态度:个体对实施促进健康行为和体力活动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及其赋予本身的价值 主观准则:个体实施或不实施一项特殊行动时主管所能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计划行为理论—是合理行为理论的拓展,加入了新的概念 主观行为控制:个体主观认为的实施某项行动的难易程度;是由“完全不可控”到“完全可控”的变
劳 动 力 的 丢 失
做 出 的 药 物 反 应 ;
侵 袭 ; 人 体 对 烟
害 物 质 对 人 体 的
吸 烟 : 香 烟 中 有
化 学 物 质 的 行 为
止 拥 有 和 使 用 的
况 、 为 法 律 所 禁
影 响 人 的 精 神 状
途 径 , 使 用 能 够
吸 毒 : 通 过 各 种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二、健康行为
(4)阶段变化模型一认为促进健 康行为和体力活动的变化经历了5个 阶段;即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4个因素: ①变化阶段(stages of change )②均衡决策(desisional balance) :对行为改变的有点和缺点的权衡过 程,有益处及其弊端两个下位因素组成; ③变化过程(process of change) :随着行动的变化而产生的行为的、认 知的和情绪的反应,由各包含5个下位因素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组 成; ④自我效能(sel-effcacy) : 使用的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殊任务的信心 的评价
生 物 、 心 理 和 社
自 杀 行 为 : 包 括
课堂习题
(1)人的行为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行为主体 )、(行为客体) 、(行为 环境)、(行 为手段)、(行为 结果) (2)影响行为形成的因素包括: (倾向因素) 、(促成因素 、( 强化因素) (3)健康行为的概念? 人们为增强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动 (4)健康信念模型的4个基本成分构成,即(主观觉察易)、(主观觉察严 )、主观觉察收益)、 (主观觉察障碍) (感性重性) (5)发生地震后的自救行为属于( c) A.日常健康行为B.保健行为C.预防性行为D.改变危害健康行为 (6)儿童定期接受预防接种属于( B) A.日常健康行为B.保健行为C.预防性行为D.改变危害健康行为 (7)下列属于健康行为的特点为(多选题) ( B. C.E )A.有益性B.规律性C.和谐性D.统一-性E.适宜性 (8)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包括( A.B. C.D ) A.成功体验B.观察学习C.口头说服D.身心状态
三、危害健康行为
自我控制方法: (1)科学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利用互 联网 (2)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 成瘾 (3)程度较重的网络成瘾者的治疗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①直接隔断法 ②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三、危害健康行为
1. 3
2.
3.
4.
方 面 ; 社 会 隐 患
酗 酒 : 个 人 健 康
健康行为是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 适应等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下的行为 表现:研究表明,人类某些危害健康 的行为、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产生具有极为密
切的关系。
第三章 健康行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健康行为 第三节 危害健康的行为
一、行为概述
1.概念: 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 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可分为外显行为 (如言谈举止等)和内显行为(即心理活动,如意识、思维 活动等)。 2.基本要素: (1)行为主体:人 (2)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目标指向 (3)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4)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与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 方法 (5)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之间相符的 程度
动。 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 一、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如养成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放弃或减少危害健康的 行为,如戒烟戒酒等
二、健康行为
如合理营养、充足睡眠、 积极休息、适量运动、 讲究个人卫生和保持规 律的生活节奏等
日常行为
避免导致健康损伤的环 境和事件;如系安全带 预防车祸对健康的损伤
预防性行 为
健康行为
保健行为
如定期体检、接受预防 接种、有并主动求医、 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和遵 循医嘱等
改变危害 健康的行

如戒烟、戒酒、戒毒 等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必须满足以下的5个条件中的2个或2个以上
有利性
规律性
一致性
和谐性
适宜性
二、健康行为
7项健康保护 行为
每天睡眠时间为7-8小时 吃早餐 不吸烟
适度饮酒或不饮酒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两餐之间很少进食
保持标准体重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理论: (1)健康信念模型—解释和预测人们实施各种预防性健康行为的主
要理论框架
由4个基本成分构成: 主观觉察易感性 主观觉察严重性 主观觉察收益 主观觉察障碍
主要用于说明人们做好采取行动的准备程度,受到社会心理因素、人 口统计学因素和行动暗示的调节。
二、健康行为
(2)合理行为理论—个体在综合适当的信息和考虑其行为的潜在含义后,可能以明智和理性的方 式行动。
一、行为概述
3. 行为过程:S-P-R S(stimulation)---内外环境的刺激源 P(person)---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个体 R(Reaction)---人的行为反应
与基本生存有关的
与种族保存有关的
攻击与自我防御 行为
(社会性)
人类的社会性是人 与环境最本质的区 别:通过社会化过 程确立的。
化连续体,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受到资源、机会和技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健康行为
(3)自我效能理论一个体的行为、 认知和环境三者共存于一个互为因果关 系的三角形中;行为改变都是通过一个认知机制为主要中介完成的。 自我效能:个体对执行某种特殊行动以达到某个特殊目的的自身能力的信 念; 主要来源 ①成功体验(mastery experience) :当个体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她就 相信自己具有完成该项任务的必备能力; ②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 :看别人在类似环境中曾有的成功经 历,将使个体认为他/她也拥有类似的能力,也能完成好此项任务; ③口头说服(verbal persuasion) :相信自 己坚持就能够成功的人来说是具 有巨大影响力的; ④身心状态(physiological states) :个体对生理状态的主观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