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为博得 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 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地诸侯纷纷带兵 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 褒姒看到他们到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 心地笑了。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后 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诸 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幽王被 杀,西周灭亡。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李斯
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解析与探究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 理由是什么?
•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 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利) •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随着时间流逝, 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天子不能控制。(弊) 实行郡县制则官吏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意义
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周王室的衰落和宗法制的破坏 幽王烽火戏诸侯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啬夫(听讼赋税) 游徼(贼盗)
里 (里典)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的; •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 3、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1、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具备战争的条件;
2、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渭水流域和西川平原;
3、嬴政的个人战略(策略、用人等)……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权力高度 集中)
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法律制度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 “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 君王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 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 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 “赢政”,就把“政月”改 为“正月”。“正月”的 “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 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秦长城示意图
秦 半 两 钱
秦 权 统一文字 小篆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驰道”, 以咸阳为出发点,一条向东通齐、燕之地; 一条向东南通向吴楚地区。“驰道”较宽, 供帝王行驶。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修“直道”。 “直道”因较直而得名,也很宽。
巩固统治的措施: ①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② 修建驰道、直道 ③ 北击匈奴,设九原郡;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④ 南伐百越,设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 象郡;开凿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至尊的地位。
(一)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确立“皇帝”的称号
皇权至上
掌握军政经、司法和立法等大权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始皇帝”的来历?
(二)三公九卿制度 皇 帝
互 相 配 合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丞 相
三公
互 相 牵 制
少 府
• 古风 (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秦始皇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四)秦统一六国
先后: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
讨论
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
秦 始 皇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 也。 ——李贽《藏书》
(秋战国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 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实 现了区域性的统一; 3、各国变法社会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主观原因:
• 6.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 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
• 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 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C.地方设立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战 国 时 期 武 士 复 原 图
公元前475年左右, 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 期,主要的大国有齐、 楚、燕、韩、赵、魏、 秦,史称“战国七 雄”。战国时各国国 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 号,到战国中期以后, 先后改称“王”。
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上的水陆攻战 纹饰,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兵战的阵势。
(三)战国时期的政局变化和变法运动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最后赞成谁的看法?为什么?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 经验证明,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 分权的斗争,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 央集权.
(三)郡县制度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
•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 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 帝身上.
•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四)法律制度
秦法律以细密、严苛著称。它是嬴政 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的工具。秦法以“轻罪重罚”为立法 的指导思想,如犯了轻微的小罪,就 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 “囹圄成市” “赭衣塞道”两个成语说明了秦法 律的残酷。有利于巩固秦始皇的专制 统治,但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极 大的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
云梦睡虎地秦简
三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 直接影响: 1.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秦朝推行了一系 列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高度集权专制和残酷的刑法,给社会带来很多 不安因素,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 深远影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 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 响。
九卿
奉 郎 卫 太 廷 典 宗 治 常 中 尉 仆 尉 客 正 粟 内 令 史
分军权
三公
丞相 左丞相
分权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太尉 军务
右丞相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虚有其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秦朝廷的一场辩论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商鞅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竞 争激烈,各国为了增强国力,不 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 进行变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在 这些变革中收效最大,为秦后来 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 时卫国人,后入秦,被秦孝公任 左庶长,实行变法,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鼓励人民为国家立军 功,并且,废除井田制和贵族世 袭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县 制。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 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 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大 起来。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 书解》
• 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 广三王”,对王号已不满。他提出:“今名 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 嬴政为何要在皇帝前面加个“始”字?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垄 断的分封权力下移,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
骊山烽火台遗址
(二)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
齐桓公与管仲 (拓片) (山东嘉祥武梁祠)
春秋时期,周王的威望降低,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起 来争霸,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一说为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另一说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在大 国争霸战争中,许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秦 朝 的 疆 域
1、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D A.三公九卿制 B.国家大一统 C.皇位继承制 D.权力高度集中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 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c
A.世代相袭 C.皇帝任命
B.考试选拔 D.地方选举
• 3.秦王赢政把“皇帝”作为自己名号的主要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 B.树立个人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秦的统一 • 4.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皇帝制度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5.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掌管奏章 B.管理军事 C.下达诏令 D.兼理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