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进展优秀课件
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进展优秀课件
共病
疼痛 障碍
糖尿病 心血管
偏头痛
肥胖
心境
物质
人格
障碍
滥用
障碍
ADHD
冲动 控制
焦虑 障碍
进食 障碍
共病:
躯体疾病 精神疾病
与双相障碍边界不清的精神疾病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物质滥用障碍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相似
精神分裂症 双相躁狂 双相抑郁 精神病性抑郁 难治性抑郁
将抑郁混合状态视为双相谱系具实践意义,因抗抑郁剂可 能恶化、而心境稳定剂可能缓解这类患者的病情
烦闷性躁狂
烦闷性躁狂(dysphoric mania)表现为烦躁、缺乏理 智、自控下降、易于激惹、冲动、焦虑、沮丧、活动性 增高、思维过分活跃等
临床上比欣快性躁狂(euphoric mania)更为常见 这些表现可以在抑郁相中间插或交替出现,易于被缺乏
3.30 12.35
Zurich ‘软性’ 0.55 11.00 9.40
3.26 24.21
硬性标准, 造成后果的轻躁狂 软性标准, 没有造成后果的轻躁狂症状
双相障碍范围杂乱
物质滥用 社交恐惧
妄想障碍
焦虑 活动过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单相抑郁
抑郁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
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 精神病
19
双相障碍的识别
详细了解病史(系统性筛查轻躁狂可改善对该 病的识别)
537例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
第1次就诊: 22%的患者的患者诊断为II型双相障碍 第2次就诊, 1个月后:轻躁狂的系统性筛查: 40% 的患者诊 断为II型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识别
症状起病的年龄: 15-19岁为高峰 过去精神科病史及抗抑郁药治疗 “难治性抑郁”: 起初起效迅速,后来出现治
38.8
0
18
Robertson 1996 (n=30)
Perugi 1998 (n=86)
Benazzi 1999 (n=100)
非典型症状预测双相II型
非典型症状对双相II型诊断 (%)
100 非典型症状预测双相II型诊断:
P<0.0001
80
74
60 45
40
20
0 敏感性
特异性
一项在557例单相和双相II型门诊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探究DSM-IV非典型症状对双相II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他心境障碍
阳性症状 幻觉 妄想 猜疑
阴性的症状 情感平淡 社会退缩 情感退缩
心境症状 悲伤
无望感 焦虑
认知症状 学习能力受损
记忆受损 思维混乱
双相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
58%1的患者至少有一种精神病性症状(自我报告达90%2)
患者%
60
50
47
40
30 20
10 0
幻听
53
所有类型的精神病性症状
可发生在双相I型障碍中
识别双相抑郁临床特征 提高双相抑郁诊断率
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
睡眠过多和饮食过多 心境对立和摇摆 焦虑 无反应—睡眠过多 (不典型抑郁) 易激惹—易变的抑郁 (‘边缘’) 抑郁混合状态 精神病性抑郁 木僵 青春期前抑郁 青少年重性抑郁 产后抑郁发作
双相障碍首次发作的年龄分布
经验的医生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临床上,使用抗抑郁剂后若烦躁激越症状加重,则应怀
疑是否烦闷性躁狂,考虑是否换用心境稳定剂
双相障碍的非典型症状
þ 嗜睡 þ 食欲/体重增加
þ 灌铅样麻痹
-
þ 具情绪反应性
þ 拒绝敏感性增加
-
17
非典型症状发生率 (%)
双相障碍患者常有非典型症状
60
40 30.0
20
32.6
芝加哥74 名首发非双相抑郁住院病人(成年/青年) 患者15年随访研究
30
Hypomania only
20
Mania only
10
Percent Developing Mania or Hypomania
0
0
2
5
8
11
15
Approx. Number of Years After Index Hospitalization
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
3
2.4
2.5
2
1.5
1
1.1
1
0.5
0 Bipolar I
Bipolar II
Bipolar NOS
双相II型的患病率(%)
类型
双相I型 双相II型 轻度双相障碍 (Minor bipolar disorder) 轻躁狂 合计
DSMIV
0.55 1.10
-
1.50 3.15
Zurich ‘硬性’ 0.55 5.30 3.20
首次发作的年龄 平均值=19.8 中值=17.5
抑郁混合状态
重性抑郁发作伴某些轻躁狂症状如易激惹、随境转移、联 想活跃、活动性增高、言语增多等十分常见的临床现象, 这种临床相称为抑郁混合状态(depressive mixed states)
Akiskal等(2003):单相抑郁患者同时伴3或3项以上 轻躁狂症状者占23.1%,提议将抑郁混合状态归入双相谱 系
疗抵抗 抗抑郁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迁延或病情恶化 药心境稳定剂
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 疗进展优秀课件
双相障碍(BPD)的概念
躁狂/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为病程表现的心境障碍。 未经治疗的BPD症状呈多维度性特点
躁狂
亚症状躁狂
(轻躁狂或情绪高涨) 轻躁狂
躁狂
亚症状抑郁 (情绪恶劣)
无症状发作期 抑郁
-2-
双相障碍患病率
Prevalence %
的形式 • “阈下”病例——环性心境障碍和情感高涨型人格
抑郁是双相障碍最多见的症状
抑郁最常见,其次是轻/躁狂,快速循环/混合发作较少
6%
3%
32%
36%
48%
53%
9% BP-I, n=146, m=12.8y
2%
50%
无症状 轻/躁狂 抑郁
混合/循环发作
13% BP-I, n=405, m=1y
23 8
妄想
紧张症性行为 Schneiderian 一级症状
双相谱系障碍
• “典型”病例——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易激惹)和抑郁 发作
• “非典型”和复杂的病例——混合发作(烦躁型躁狂和激 越型抑郁)
• 伴有连续的循环病程或快速循环 • 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或酒精、药物滥用、
焦虑障碍使症状复杂化 • “假单相”病例——双相Ⅱ型、Ⅲ型和Ⅳ型以及其他可能
2%
37%
47%
51%
1% BP-II, n=86, m=13.4y
10% BP-II, n=102, m=1y
双相抑郁的误诊问题
双相误为单相者多达40%;确诊平均时间长达7.5年以上(平均发作3次、经过3个精神科医生后才确诊 80%患者在确诊前被诊为其它精神障碍,尤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依赖、人格障碍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