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等课件
疱壁薄,松弛易破,易形成糜烂面,渗出较多, 可伴较厚结痂,合并感染出现难闻的臭味。
体征:尼氏征阳性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5
临床表现
(二)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良性型,较少见。
好发于头面、鼻唇沟、乳房下、脐窝、腋下、腹股沟等间 擦部位。初起为小脓疱破后形成增生性损害。 症状较轻, 病程慢性,预后较好。
可由D-青霉胺(解毒药,用于重金属离子中毒,
也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免疫
性疾病 )、卡托普利、利福平等含硫氢基团的药
物诱发,粘膜较少受累,且症状轻。表现似红斑
型2/2天0/202疱1 疮,停药后能自大疱愈性皮肤。病等
10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和水疱,疱腔内 有棘层松解细胞(Tzank cell)。
(五)其他类型天疱疮
1.疱疹样天疱疮:临床症状有荨麻疹样红斑和类似疱疹
样水疱,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符合天疱疮。粘膜损 害轻,发生率低,多伴有剧烈瘙痒。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7
增殖型天疱疮
2/20/2021
红斑型天疱疮
大疱性皮肤病等
落 叶 型 天 疱 疮
8
疱疹样天疱疮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3
治疗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疗法,在激素和免疫抑制 剂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用。
5.单克隆抗体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免疫抑制剂和丙种球蛋 白联合应用。国外常用抗CD20单抗(美罗华)来治疗重症 天疱疮。
6.其他 :雷公藤多甙、氨苯砜、反应停、烟酰胺、四环素、左 旋咪唑、苯丁酸氮芥及血浆置换等。
免疫病理:有IgG、IgA、IgM、C3在角质形成细胞间隙 内呈网状沉积。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察到天疱疮抗体。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1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①典型的临床表现
②组织病理学检查
③免疫病理
④天疱疮抗体检测(Dsg3或1)
鉴别诊断: ①大疱类天疱疮
②疱疹样皮炎
③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皮肤病等
16
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损害:早期常见的表现为广泛、严重的 口腔及口唇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结痂,其他 处粘膜也可有同样损害,皮肤的损害,表现为多 形性,表现为红斑、水疱、糜烂、结痂、丘疹鳞 屑等多形红斑样损害,掌跖部位可见红斑水疱及 角化性损害,具有特征性。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7
副肿瘤性天疱疮
大疱性皮肤病等
3
临床表现
常见类型:1、寻常型天疱疮
2、 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 红斑型天疱疮
其他类型的天疱疮:1.疱疹样天疱疮
2. LgA天疱疮
3. 药物性天疱疮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4
临床表现
(一) 寻常型天疱疮:最常见,最严重的一型。
好发年龄:中年人,无性别差异,儿童罕见。 好发部位:口腔、头、胸背,生殖器等部位,严重可泛发 全身。 典型表现: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上出现水疱或大疱,
(三)落叶型天疱疮:好发于中老年,病情较轻,粘膜累
及较少,疱壁更薄易破,渗出少,易在糜烂面上形成黄褐 色油腻性疏松的鳞屑,呈叶片状表皮剥脱。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6
临床表现
(四)红斑型天疱疮:是落叶型天疱疮的良性型,好
发于头面、胸背上部,无粘膜症状,病情发展缓慢。 早期为类似LE样红斑,之后形成散在浅表性水疱,尼 氏征阳性,易在糜烂面上形成黄痂,或脂状的鳞屑。
大疱性皮肤病等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抗体
(天疱疮抗体),也叫抗桥粒芯糖蛋白(Dsg3或1)的LgG抗体。桥粒芯蛋
白(desmoglein,Dsg),是位于桥粒中的一种糖蛋白,分Dsg1、2、
3三型;寻常型天疱疮的抗原为分子量130kD的Dsg3,落叶型天疱疮
的抗原为分子量160kD的Dsg1,二者均与桥粒中的85kD的桥粒斑珠
蛋白(plakoglobin)组合;当天疱疮抗体与Dsg1或Dsg3结合后,引
起表皮细胞产生并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它将纤维蛋白溶酶原
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破坏,而发生棘层细胞松
解,出现临床上的大疱。
2/20/2021
9
பைடு நூலகம்
2. LgA天疱疮 分为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型和表 皮内中性粒细胞性LgA皮肤病型。好发于腋下、 和腹股沟等褶皱部位,也可累及躯干及四肢近端 和下腹,极少累及粘膜。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 上松弛性脓疱或水疱,倾向于形成圆形或环形, 尼氏征可阴性或阳性。瘙痒明显,良性经过,病 程缓慢。
3.药物性天疱疮 一般在用药数月或一年后发生,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2
治疗
1.一般治疗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水电介 质平衡,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并发症。
2.糖皮质激素:本病首选药物,早期足量应用。逐 渐减量,维持治疗,平均4-5年的服药期。
3.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降低激素副作用,如环孢素、氨甲喋呤,还有雷公 藤、沙力度胺等。
7.抗感染治疗—注意细菌、真菌感染。
8.局部治疗:局部湿敷,换药等。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4
第二节 副肿瘤性天疱疮 (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 PNP)
一种特殊类型的天疱疮,是一种伴发肿 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粘膜病,临床特点 为疼痛性口腔炎和多形性皮损。对激素治疗反 应差,常死于合并症,包括败血症、消化道出 血、多器官衰竭。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5
病因与发病机制
PNP的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伴发 肿瘤有关, PNP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与 角质形成细胞间的斑蛋白反应,使原本完整的细 胞间连接被破溃,造成皮肤黏膜损害,同时使自 身隐蔽的抗原进一步暴露产生更多的抗体,加剧 损害的发生。
2/20/2021
第一节 天疱疮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累及皮肤和粘膜的自身免疫
性表皮内大疱病。 共同特征: ①薄壁、松弛易破的大疱; ②组织病理为棘层松解所致的表皮内水疱; ③免疫病理显示角质形成细胞间IgG、IgA、IgM或C3沉积。 ④Dsg1/3阳性
2/20/2021
大疱性皮肤病等
1
2/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