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张会敏审核夏一倩魏文静戴文君审批
课题 18 阿里山纪行(1)使用时间编号班级姓名组别等级
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字的读音及词的意义。
2 反复朗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喜爱。
学习难点引发我们爱自然、爱祖国山河的真情。
学案导案
一.【依案自学自主探究】(熟读熟记、读书自学、查阅资料、完成练习,标注疑难)
1 自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并注上拼音。
2 搜集阿里山的相关简介读一读。
【知识链接】
1 作者档案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享受着。
代表作有《小说美学史》等。
2 背景资讯 1997年作者应邀赴台湾讲学,接风宴会上轻轻回荡的《高山青》的歌曲,激发了他游阿里山的愿望,在台湾友人的陪同下,他游览了阿里山并被其优美的景色所震撼,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意在让大陆人民了解阿里山,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3 文学资讯关于“移步换景”的写法
﹙1﹚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2﹚移步换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
4 文体知识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录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文题解说题目“阿里山纪行”中的“阿里山”点明了游记的对象,“纪行”暗示作者是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为读者介绍阿里山的美景一新课导入
老师播放歌曲
《阿里山姑娘》,
学生听。
听完后,
老师说:这优美
动听的旋律歌咏
的是台湾最负盛
名的风景区阿里
山。
今天就让《阿
里山纪行》一文
引领我们追随作
者的游踪,去踏
访阿里山的通幽
曲径,去亲近阿
里山如诗如画的
风光。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课文。
的。
显然文章的重点是介绍作者的“行”,只要抓住文中表示行踪的语
句即可理清文章的思路。
3 多音字辨析。
幢创禅桧
二【集中问题进行点评】(根据导学案批阅情况,集中所有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补充阿里山的简介。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组内讨论交流、解它组疑难、形成展示材料)
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2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老师小结:这种写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
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写下来。
一般游记
都采用这种写法。
3 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中一共描写了几幅图,试看用四字短语
概括一下。
4 给课文划分层次。
(画在课本内)
四【学生展示总结归纳】(代表展示解答它组疑难,学生点评或拓展)
五【当堂检测课堂小结】(教师提新知,进行归纳,依教学目标分层次选择练习题,
即“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
1给加点字注音风靡.﹙﹚山岚.﹙﹚静谧.﹙﹚
谛.听﹙﹚红桧.﹙﹚
2 词语解释。
接风洗尘:静谧:
无可匹敌:谛听:
恍如隔世:山岚:
3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风俗各异的民族分散在全省各地,
像一朵朵绚丽的鲜花点缀着美丽的云南。
请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
民族,就这个民族的民居、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任选
一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四教师小结。
五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