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 想 的 居 住 环 境

理 想 的 居 住 环 境

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教材第10册第6课的内容,也是学校课程整合中其中的一部分,是“综合探索”的一节课,地球的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的居住环境》这课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球日》后的一课,让学生在了解了地球环境的现状后,通过相关有针对性的图片,让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去创作表现,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注自己生存的大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响应“保护地球,珍爱家园”的号召。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身边的居住环境,思考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办法。

操作目标: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表现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理想环境的追求与向往,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安妮的仙境》,让学生在鸟语花香的旋律中说说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box?v=0.6678871968761086&__m ethodName=mboxCtrl.playSong&__argsValue=10284016#lo aded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心中的想法都不一样,但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充满希望,他们有的喜欢住在大海边,有的喜欢
住在游乐场附近,有的喜欢住在大草原上……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美。

)
提示课题:理想的居住环境
二、欣赏感知
1、播放PPT图片提问:“1、你喜欢哪种生活环境?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3、你自己的居住环境是怎样?你准备怎么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2、教师出示书中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也有手工,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并记录手中的表格1、2、3、部分: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针对那些能力较弱而专门设计的一项,因为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会使用手中工具,借鉴别人的优秀作品后自己也能进行创造。

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其中有些难度较大的图片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为创作更多的时题材作好准备。

)
三、创作表现
1、教师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教师利用棉花和彩色卡纸,制作出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并将作品贴在自己事先制作的相框内,挂上墙。

)
学生欣赏教师的制作过程,了解到制作的的作品可以用来装饰室内外。

2、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分层布置作业
1)、有废旧材料的小组直接在卡纸上进行拼贴画的组合。

2)、有照片的小组给照片制作精美的相框进行教室的装饰。

3)、带绘画工具的小组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创作。

3、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绘画或制作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对自己所带的废旧材料要有取舍。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是非常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所带的废旧材料五花八门,所以一定让学生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要舍去与主题无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这样表现的作品才更完美。

)
四、制作练习
小组合作作品,让学生将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墙面或教师的展示板上。

(设计意图:在教室墙面的展示是对学生自信心的肯定,因为教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及时给其拍摄照片也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

)
五、作品欣赏与评价
1、教师将拍摄的照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各小组的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小组间的作品,教师适当点评。

3、完成表格中第五项内容。

六、出示视频
呼吁学生热爱我们的地球。

(播放环保宣传教育片/u79/v_Njk5NjYwMjQ.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