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会计与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分析

财务会计与质量成本管理知识分析

工作量。
9.2.4 质量成本计量
质量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 质量成本。
显性质量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产品质量而实 际发生的耗费和损失,它直接给企业带来损耗。预防成本、 鉴定成败、内部失败成本和部分外部失败成本都属于显性 质量成本。
隐性质量成本主要指由不良质量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它间 接对企业造成损失。外部失败成本中由于顾客满意度下降、 丢失市场份额等导致的损失属于隐性质量成本。
乙产品 2000 4000 10 20
232000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No Image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作业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库 可追溯
(作业中心) 成本
机器调整准备 50000
质量检验
45000
设备维修
30000
生产订单
55000
材料订单
25000
生产协调
1.非独立核算形式
非独立核算形式的优点:
有利于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纳入会计管理体系的监督和控 制之中,使质量成本核算成为日常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一。
通过质量成本核算账户体系的设置和应用,有利于与责任 成本体系相结合,以考核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
非独立核算形式的缺点:
调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程序,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量,且 难以从核算制度上作出统一要求。
27000
合 计 232000
成本动因
准备次数 检验次数 维修工时 订单份数 订单份数 协调次数
作业量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300 200 500 150 50 200 200 100 300 195 80 275 140 60 200
50 50 100
成本动因 分配率 100 225 100 200 125 270
200 20000 100 10000
30000
生产订单
200
195 39000 80 16000
55000
材料订单
125
140 17500 60 7500
25000
生产协调
270
50 13500 50 13500
27000
合计
153750
78250
232000
产量 单位产品应分 摊的制造费用
10000 15.38
9.1.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和一般程序
2.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并以 主要作业为主体,将同质作业合并建立作业中心。
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计算各作业中心的 作业成本。
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 务,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力求有效解决企业生产 经营过程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9.2 质量成本
质量的定义 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计量 质量成本控制
9.2.1 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指产品满足顾客的程度,包括设计质量和 一致质量两个方面。设计质量衡量的是产品的功 能符合顾客需求的程度。一致质量衡量的是产品 的性能符合设计与生产规格的程度。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我国企业在借鉴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 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可以有效改进企业的战略决策 提供了便于不断改进的业绩评价体系 便于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9.2.2 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 的成本,以及由于出现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 成本。质量成本与控制作业和失败作业相关。
控制作业是为了预防和检查低质量产品而实施的作业, 由此产生的成本叫控制成本。
失败作业是为了对低质量产品作出反应而由企业和顾 客实施的作业,由此产生的成本叫失败成本。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 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 法的深刻变革,都要求成本会计进行革新,呼唤新 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出现。作业成本计算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 基础——作业,并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发 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关注成本 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克 服传统成本系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
1.非独立核算形式
L(y)=k(y-T)2
说明:(1)发生质量预防成本;(2)结转质量预防成本;(3)发生质量鉴定成本; (4)结转质量鉴定成本;(5)发生不可修复废品损失;(6)发生可修复废品损失; (7)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残值;(8)结转废品的责任人赔偿;(9)结转废品的意外事 故损失;(10)结转废品净损失;(11)发生外部失败成本;(12)结转外部失败成本。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作业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库 成本动因 甲产品
乙产品
作业成本
(作业中心) 分配率 作业量 作业成本 作业量 作业成本 (制造费用)合计
机器调整准备 100
300 30000 200 20000
50000
质量检验
225150 3375Fra bibliotek 50 11250
45000
设备维修
100
1.非独立核算形式
当期发生的全部质量耗费在“质量成本”科目的借方归集。 质量预防成本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管理费用”
科目的借方。 质量鉴定成本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制造费用”
科目的借方。 废品净损失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生产成本”
科目中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废品残值收入、应由责 任人赔偿的损失、意外事故损失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 方分别转入“原材料”、“其他应收款”和“营业外支出” 科目的借方。 质量外部损失成本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销售 费用”的借方,或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单位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8 4000 =16(元) 2000
甲产品单位成本=12 20 20=5(2 元)
9.2.2 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质量成本包括如下四类:
预防成本: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 鉴定成本:为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而发生的
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前被发
现而引起的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后被发
现而引起的成本。
9.2.4 质量成本计量
显性质量成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记录中得知数额。
隐性质量成本数额可能非常巨大,而且在企业的会计 记录中通常不予确认。估计隐性质量成本的常用方法 有如下三种:
乘数法: k =
c d
2
市场调查法:通过对顾客的调查和对企业销售人员的访谈,
预计不良质量带来的未来利润流失数。
2.独立核算形式
独立核算形式的优点:
不影响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独立完整地反映质量成 本情况。
能较好地适应不同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设计相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独立核算形式的缺点:
质量成本的核算脱离了会计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需设置专职的质量成本核算部门或人员,增加了管理
作业动因就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 和原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9.1.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和一般程序
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下,费用的分配与归集是基于以下认识进行 的:(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2)生产导 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9.2.3 质量成本核算
非独立核算形式 独立核算形式
1.非独立核算形式
所谓非独立核算形式就是将质量成本核算纳入 现有的会计核算账户体系的一种核算形式。
企业在原有的会计科目表中增设“质量成本” 一级科目,同时取消“废品损失”一级科目。 “质量成本”一级科目下设“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 败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 具体内容设明细科目。
某些性质的质量成本既可能是质量因素引起的,也可能含 有其他因素,在质量成本核算中难以分清原因并单列核算。
2.独立核算形式
所谓独立核算形式就是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 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组织质量成本的核算,形 成质量成本核算的独立体系。
可以采用统计台账的形式,由企业内部责任单位设 置“质量成本”账户,按照质量成本的构成内容、 发生地点、责任主体、发生数额和主要原因,逐项 予以登记。各内部责任单位可以根据核算结果定期 编制质量成本报告,作为考评该责任单位质量成本 管理业绩的依据。
第9章 成本会计前沿
第9章 成本会计前沿
作业成本法 质量成本 环境成本
9.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作业成本法举例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借鉴时
应注意的问题
9.1.1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9.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链和价值链 成本动因
1.作业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 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数量多少与 产品数量密切相关,所耗成本随产品数量而变动。
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数量多少与 产品批数密切相关,所耗成本随产品批数而变动。
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数量多少与 产品种类密切相关,所耗成本随产品种类而变动。
维持性作业:使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受益的作业。
2.作业链和价值链
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后,现代企业实质上是 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 业集合体,这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 作业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