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武汉市2018届高三二月调考数学试卷分析
武汉市2018届高三二月调考数学试卷分析
• 文第4理第5,16,18题涉及立体几何知识,具体 包括三视图,空间线面关系,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函数最值求解,文第 10,15,17题理第7,16,17题涉及三角函数,具体内 容包括解三角形,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三角恒等 变形;文第7,12,16,21理,6,15,20,22题涉及解析几 何,具体内容包括直线与圆,平面向量,圆锥曲线 等;文第13,19题理8,13,19题涉及概率统计随机 变量分布列,二项式定理。具体内容包括古典概率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对立事件概率公式) ,样本的数字特征等;第22,23题分别是关于坐标 系与参数方程以及不等式选讲的选做题。
文科第16题如果选取圆C上的两个特殊点 (0,0),(-8,0)就可以很快地求出B点 坐标,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 理科第15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 割线定理, 柯西不等式的应用, 整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综合分析 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创新意识;第19题 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数学思想;文科第20题理 科第11,12,21题体现了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 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可通过先分离变量, 用导数工具研究函数的最值解决问题。
•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 经过高三第一轮的总复习,如何有效地将不同 数学能力的学生区分开,就要看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了。在考试过程中就 要看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恰当地选择解 题方法,解题方法选择表现出学生思维水平。 • 文科第12题,理科第9,10题先将向量问题坐 标化,就可以看出问题本质上是向量的模与不 等式应用或函数的最小值问题,体现了数形结 合的数学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分析
• 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武汉 市功的举行了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 试。通过这次二月调考后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 高考备考二轮复习提出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和 指导。要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 生的理性计算能力和数学解题水平,让学生对 教材课本内容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对知识 进行优化重组,再上升到灵活运用,使学生的 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以后的考试中收获更好的成绩。
• 3.强化通法,对运算能力要求高, • 整体试卷难度恰当,注重考查常规运算和常用变形 技巧,通性通法,易上手,试题立意朴实,精彩纷 呈。从刚刚结束第一轮复习的高三学生的角度来看 有一定难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对部分学生而言有 一定困难,侧重于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 、得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应变能力、解题技巧和 高难度算式的运算技巧要求比较高,这也提醒我们 在接下来的二轮复习中应适当穿插部分难题,训练 学生的应急能力,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同时,仍 然要注意回归基础,注重思维,重视数学运算,把 握好全国高考“入手易、深入难”的特点积极主动 地备考。
• 理解每一次数学考试的目的和试卷试 题的功能,必须对试卷进行了抽样分 析,对学情进行了深入调查。对考情 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了解到学生失分 试题对所考查知识点的理解欠缺和缺 乏有效的解题思路,这是各位高三数 学老师必须亲历亲为的工作。
• 本次考试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宗 旨,突出命制试题,以学生的 成长和能力提升实施检测的终极目标。把考查逻辑 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 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创 造、发现和发展的特点,呈现了数学的思想性。让 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通过二月调研考试得以反 思,不同难度和题型的解题技法,形成知识体系, 形成解题的正确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答题技巧。 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技巧的掌握,思维的升华和各种数学能力的提升的 目的。
• 一、试卷总体评价 • 武汉市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以《考试大纲》和《考 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从学情实际出发,立足于教材, 着眼于知识考测和人才选拔的高度,不仅考查学生对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 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紧密结合武汉市 高三数学教学实际,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要求学生运 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计算、分析、综合、转 化等推理手段去解决问题,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 考素养的考试目的。这是一份相当精彩的试卷,倾注 了命题者的心血和智慧,很多题目都体现出了“小技 巧,大智慧”,能完全激起做题者的兴趣,要在单位 时间内圆满完成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武汉市2018届高三二月调考数学试卷分析
试卷总体评价
• 1.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考查全面 武汉市2018年高三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体现了2018 《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保持与 《考试说明》的规定一致.与高考试卷结构完全一致,保 持稳定。 试卷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覆盖了中学数学所学的主干知 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文科试卷第 1,2,3,5,6,8,9,11,14,19,20,22题,理科试卷第 1,2,3,4,5,6,8,13,14,17,19,20,22题涉及常考知识考 点,具体内容包括复数的概念与运算,集合与逻辑,等 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算法框图,线性 规划,函数与不等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 不等式的证明,导数的应用等;
• 3.强化通法,对运算能力要求高, • 整体试卷难度恰当,注重考查常规运算和常用变形 技巧,通性通法,易上手,试题立意朴实,精彩纷 呈。从刚刚结束第一轮复习的高三学生的角度来看 有一定难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对部分学生而言有 一定困难,侧重于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 、得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应变能力、解题技巧和 高难度算式的运算技巧要求比较高,这也提醒我们 在接下来的二轮复习中应适当穿插部分难题,训练 学生的应急能力,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同时,仍 然要注意回归基础,注重思维,重视数学运算,把 握好全国高考“入手易、深入难”的特点积极主动 地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