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积累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熟悉古诗文名句默写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2、认识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古诗文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3、促进复习:激励学生在课后有计划、有技巧地展开自我复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掌握记忆的技巧,对所积累的古诗文加以灵活运用和归类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考里,古诗词背诵默写是一个重要考点。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随机背诵十首古诗
二、中考风向标
中考考查名句积累的形式主要是默写,题型有如下几种:(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

三、分析题型,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一)直接型默写。

(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整首诗的默写)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特别是宋词与文言文中出现的结构不对称的句子),不写错别字,不添不漏不换位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

(二)理解型默写。

(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感悟:
1、博览强记是古诗词掌握的最佳途径。

2、理解记忆是古诗词运用的最好方式。

四、古诗词知识竞赛
一、能力加速度
比赛规则:
1.起始分数均为60分。

2.比赛采取必答的方式,每个人将答案写下,五分钟后同桌互对,答对一题得2分
3.若有提醒、偷看或喧哗,每人每次扣十分。

4.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
1、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唐《过故人庄》)
2、—————,禅房花木深。

(常建·唐《题破山寺后禅院》)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唐《夜雨寄北》)
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唐《泊秦淮》)
6、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争渡,争渡,——————。

(李清照·宋《如梦令》)
8、————,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南宋《观书有感》)
9、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
10、鸟从檐上飞,——————。

(吴均·南朝梁《山中杂诗》)
11、————,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唐《春夜洛城闻笛》)
1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唐《滁州西涧》)
13、————,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唐《逢入京使》)
14、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宋《约客》)
15、————,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清《论诗》)
16、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唐《江南逢李龟年》)
17、———————,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唐《陋室铭》)
18、会当临绝顶,——————。

(杜甫·唐《望岳》)
19、——————,恨别鸟惊心。

(杜甫·唐《春望》)
20、大漠孤烟直,——————。

(王维·唐《使至塞上》)
21、—————,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宋《游山西村》)
22、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23、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山随平野尽,——————。

(李白·唐《渡荆门送别》)
26、——————,落日故人情。

(李白·唐《送友人》)
27、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唐《秋词二首》)
28、———?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宋《浣溪沙》)
29、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0、—————,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样·宋《过零丁洋》)
五、观美景,猜诗句(抢答题)
六、按要求,填诗句(轮答题)
1、我们做事遇到很大困难,感到无法可施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此时的情况,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我们要做到心境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在科学领域之内,发明家,创造家不断超越前人,新的科学成果呈现日新月异之势,正所谓赵翼在《论诗》中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小亮遇到困难,心情十分沮丧,老师鼓励他要坚强自信,执著的追求理想,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勉励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个对偶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把你所想到的诗句写出来。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清照憔悴如风中一株黄花。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根据情境,活学活用(抢答题)
七、读诗句,找错误(必答题)
八、作业
运用下列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以表现诗句的内涵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九、课堂小结。

古诗文识记口诀:理解背诵是关键,归纳联想提效率,抄读识记保质量,回环默写防遗忘。

不扣分原则:审题——写对——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同学们,在应对中考时,诗歌的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

面对中考的挑战,我们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