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而急性炎症消退后,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 形成囊肿,叫前庭大腺囊肿。
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发作时,病人感觉外阴一 侧疼痛、肿胀。
➢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 ➢当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当
脓肿压力增大时,脓肿自行破溃 ➢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形成囊肿,常
为单侧,此时病人无症状。
治疗
➢急性炎症时需卧床休息,选用抗菌 素。
治疗
1、宫颈糜烂 ●物理治疗
原理: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坏死脱落,由 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
创面愈合需3~4周,病变较深者需6~8周。 注意事项:治疗前常规刮片、急性炎症时禁 忌、时间、治疗后排液、出血、创面愈合前禁 忌、治疗后颈管狭窄、不孕、感染
●药物治疗:局部使用腐蚀剂、中药 ●手术治疗
宫颈锥形切除术
4) 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
5) 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粘液栓的作用, 防止病原体入侵
6) 月经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有利于 消除宫内感染
7) 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 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防止病 原体入侵
女性骨盆正中矢状图
盆腔 炎症
宫 颈 炎 症 外阴及 阴道炎症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
▪ 分泌物增多
稀薄 淡黄 脓血性
▪ 外阴瘙痒、烧灼感 ▪ 性交痛 ▪ 检查
粘膜呈 老年性改变
充血 出血点 浅表溃疡 积脓
诊断
• 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诊断 • 分泌物检查
显微镜所见
基底层细胞 白细胞 无滴虫 无假丝酵母菌
•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 阴道癌
治疗
局部用药 己烯雌酚 己烯雌酚软膏 妊马雌酮软膏
原则
增加阴道抵抗力 抑制细菌生长
全身用药
尼尔雌醇 首次4mg 以后2mg/2~4周 维持2~3月
1%乳酸或0.5%醋酸液冲洗q d 增加阴道酸度
甲硝唑200mg或诺氟沙星100mg q d× 7~10天阴道用药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一. 特 征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内有大量细菌,临床及病 理特征无炎症改变,并非阴道炎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inflammation on female genital system
外阴及阴道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形 成自然的防御功能:
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 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
壁紧贴; 阴道的自净作用:阴道上皮增生变厚,抵抗
病原体入侵能力↑;阴道上皮中的糖原在乳 酸杆菌作用下分解成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 酸性环境(P≤4.5,多在3.8~4.4)。
Ⅱ度
Ⅲ度
病理
(2)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
光镜
外观
中心: 结缔组织 伴充血
水肿 炎细胞浸润
表面: 覆盖 单层高柱状上皮
病理
(3)宫颈粘膜炎(endocervicitis) 病变局限于颈管粘膜及粘膜下
组织,宫颈阴道部光滑,外口流脓性分 泌物,颈管粘膜增生外突,宫颈口充血 发红,宫颈肥大。
外阴炎-地图样红斑、水肿、抓痕 阴道炎-水肿、红斑、白色膜状物
诊断
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确诊
悬滴法 培养法
阳性率
10%KOH, 70%~80% NS, 30%~50%
pH测定具有鉴别意义﹤ pH<4.5-单纯感染 pH>4.5-混合感染
白假丝酵母菌模式图
白假丝酵母菌
悬滴法
培养法
白假丝酵母菌(染色)
×7~10 或0.75%甲硝唑凝胶,5g,2次/日×7
❖ 1%乳酸或0.5%醋酸液冲洗可减轻症状
3、性伴侣的治疗 4、妊娠期滴虫阴道炎治疗
*可致胎膜早破、早产,应积极治疗。 *甲硝唑2g,单次口服。
5、治愈标准 月经后复查白带,3次均阴性为治愈
6、顽固病例的治疗 ●消灭病原体 ●配偶同治 ●加大甲硝唑剂量和应用时间 ●选用替硝唑
●外阴及阴道炎症 (1)非特异性外阴炎 (2)前庭大腺炎 (3)前庭大腺囊肿 (4)滴虫阴道炎 (5)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 (6)细菌性阴道病 (7)老年性阴道炎 (8)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
●宫颈炎症 (1)急性宫颈炎 (2)慢性宫颈炎 ●盆腔炎症 (1)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3)生殖器结核
纤内裤、肥胖者
传染途径
内源性传染为主(阴道、口腔、肠道) 直接传染 间接传染
发病机制
糖蛋白 +
受体
白假丝酵母菌→粘附宿主细胞→形 成菌丝繁殖→释放侵袭性酶类→炎 症
激活补体旁路 趋化因子 过敏毒素
临床表现
▪ 外阴瘙痒、灼痛 ▪ 尿频、尿痛、性交痛 ▪ 特征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 检查
滑,有时见到宫颈腺囊肿突起。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 尿急、尿频 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 不孕 ◆检查 宫颈有不同程度
乳白色粘液状 淡黄色脓性 血性白带
糜烂 肥大 充血 息肉 囊肿
诊断
容易诊断,但需要明确病原体 性传播疾病高危妇女→淋病奈瑟菌、
衣原体检查 与早期宫颈癌或CIN鉴别 阴道B超→宫颈腺囊肿
或以上细菌≥6(每高倍光镜下) 以上4条中有3条阳性即可临床诊
断细菌性阴道病
五. 治 疗
1. 全身用药: 甲硝唑400mg,Tid×7天;克林霉
素 300mg,Bid×7天 2. 阴道用药:
阴道冲洗,甲硝唑400mg阴道上药 七天,2%克林霉素软膏涂布七天 3,性伴侣的治疗 4,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性
脓性-分泌物含白细胞 泡沫状、有臭味-无氧酵解碳水化合物
产生腐臭气体 ❖外阴瘙痒
部位:阴道口和外阴
临床表现
❖尿频、尿痛、血尿 ❖不孕 ❖检查所见
阴道粘膜充血 散在出血斑点 “草莓样”宫颈 后穹隆多量白带 带虫者阴道粘膜无改变
诊断
分泌物中找到滴虫确诊 悬滴法(80%~90%) 培养法(98%)
肾盂、男方前列腺 • 常与其他阴道炎并存
传播途径
直、 间接
发病机制
滴虫通过其表面4种蛋白及阿米巴样 形态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释放蛋 白酶及β溶血素→细胞溶解、脱落。
滴虫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 宿主细胞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导致局 部炎症性改变。
临床表现
❖ 阴道分泌物增多
有泡黄稀特 臭沫绿薄点 味状色脓
一、病 因
由阴道分泌物增多,如宫颈、阴道 的炎性白带,宫颈癌的分泌物,经 血或产后恶露的刺激均可引起不同 程度的外阴炎;
其他如月经垫、尿瘘患者的尿液浸 渍,粪瘘的粪便刺激、
糖尿病的糖尿刺激以及化学及物理 性的刺激等也可引起外阴炎。
二、临 床 表 现
➢ 炎症多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侧,严重时整 个外阴受累。
二. 病 因
➢阴道内菌群失调 ➢乳酸杆菌减少,其他细菌大量繁殖,
如加德纳尔菌
三. 临床表现
➢10—40% 无 症 状 , 可 出 现 白 带 增 多,有臭味, 外阴瘙痒等
➢匀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阴道无充血
四. 诊 断
➢阴道pH>4.5 ➢匀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胺臭味试验阳性 ➢线索细胞>20%;或乳杆菌≤5,两种
阴道毛滴虫
取材前24~48h避免洗、药、查 取材后保暖、及时送检
阴道毛滴虫(染色)
治疗
1、全身用药
甲硝唑
2g,单次口服或400mg,bid~tid×7
治疗期间及停药24h内禁饮酒→皮肤潮红、 呕吐、腹痛、腹泻等戒酒硫样反应。
哺乳期用药,用药期间及用药后24h内不 宜哺乳。
治疗
2、阴道局部用药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mg,每晚1次
病理
(4)宫颈腺囊肿 (Naboth cyst) 糜烂愈合时,新生鳞状上皮覆盖腺 管口或深入腺管→腺管口阻塞 腺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 成压迫腺管→腺管变窄甚至阻塞 分泌物引流受阻形成囊肿
病理
(5)宫颈肥大(cervical hypertrophy) 宫颈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
生,或腺体深部粘液潴留形成囊肿 宫颈肥大,硬度↑,但表面多光
➢ 患者外阴肿胀、充血,自觉灼热感、搔 痒或疼痛,排尿时症状加重;重者有糜 烂、成片的湿疹,甚至有溃疡形成。
➢ 慢性炎症时皮肤增厚、粗糙,可有皲裂, 伴搔痒。
治疗原则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不穿化纤内裤。
➢局部治疗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 盆,每日2~3次。
➢外阴擦干后,局部用抗生素软膏。
病理
(1)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
定义
宫颈阴道部 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原因
糜烂面被单层柱状上皮覆盖 间质透出呈红色
国外
柱状上皮异位 (columnar ectopy)
柱状上皮外翻 (columnar eversion)
宫颈糜烂分3型 宫颈糜烂分3度
单纯型 颗粒型 乳突型
Ⅰ度
➢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做造口术。 ➢形成巴氏腺囊肿后,也可行造口术。
滴虫阴道炎
trichomonal vaginitis
病因
阴道毛滴虫→
生长温度25 ℃ ~40℃, pH5.2~6.6, pH<5.0或pH>7.5不生长
病因
• 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滴虫易繁殖 • 患者的阴道pH一般在5.0~6.5,多数>6.0 • 寄生于阴道、尿道或尿道旁腺、膀胱、
治疗
1、消除诱因 2、局部用药
2%~4%碳酸氢钠冲洗 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 素栓剂,q d 3、全身用药 首选:氟康唑150mg,顿服 伊曲康唑200mg, q d×3~5天 酮康唑200mg~400mg,q d×5天
4、复发病例的治疗 5%~10%复发,机制不明 月经前复查分泌物 消除诱因 检查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全身用抗真菌剂,大剂量、长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