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鉴赏文本类文章的语言特点解答
鉴赏文本类文章的语言特点解答
是什么?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5分)
• 20.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
(1)采用第一人称讲述,增强了文章的亲 切感;
(2)语言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例如, “我不清楚跑步会不会延长寿命,实际上 我也不在乎”,“对于某些人来说,跑步 确实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但是对于我并非 如此”,“请相信,我在为我的生命而奔 跑”。
• 参考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枝
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关文言 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 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 的骄阳”与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 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 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 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 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8、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如:《陈情表》融情于事,寓理于情。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 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感 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 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 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高考典型题例
• 2009 湖北卷 杨振声 书房的窗子
词语选用美
• 用词精当。 • 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简括、有力、
形象地刻画作者幼年时经历的那种寂寞、 清贫、孤独和悲怆的惨境。 • 又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象地勾勒 了一幅祖母大限临头的惨苦图。
2.人称变换美(第二人称的换用)
• 2011深圳二模 《为生命奔跑》 • 20.你认为这篇文章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
• 节选自牛汉的《灯笼
•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本色、平实。文章主 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 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 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
6、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7、从语气称谓 如:语气委婉谦卑。如“逮奉圣朝,沐浴清
化”,其中有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更有对 作者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何其委婉, 何其诚恳!“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 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何其谦卑,何其感奋!“臣生当陨首,死当 结草”,何其忠爱,何其尊崇,何其殷勤!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何 其谦抑,何其令人怜悯!
•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 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 加以简要赏析。
•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 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 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 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 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 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 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 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 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 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 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 满目清晖。
对偶(如“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 蝴蝶”)、排比(如“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 微喟,思妇的低泣”)、反复(如“不容留秋虫的地方! 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等手法的使用,若干韵脚的穿插 (如第4段中的“感”“汤”“忘”),感叹句、反问句 等多种句式的变换,整散的结合,造成了一种节奏鲜 明、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恰如秋虫唧唧一般美妙, 表达出作者浓烈、真切的情感。
•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 感叹句:情感强烈; • 疑问句:发人深思 •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韵美、感染力。复沓对
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 很好的作用
句式特点
• 句式特点: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 节选自学群的《敦煌》
•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 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 和自由的渴望。
5、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
1.豪放 激越----阴柔 婉约 2.清新 明快----沉郁 含蓄 3.质朴 通俗----华丽 典雅 4.潇洒 旷达----严谨 工整 5.舒缓 平和----急骤 猛烈 6.活泼 幽默----细腻 隽永
• 将自己灾祸接连而至的遭遇、祖母对自己 的抚育之情、自己对祖母的报恩之情,表 达得十分真切。
• 解题指津: • 赏析造句的整齐与多变,首先弄懂句式分
类,现代汉语的句式,根据不同的标准, 大致可做如下的划分。 ①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 句、感叹句; ②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③根据句子的容量分:长句、短句; ④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⑤根据语体风格分:口语句、书面句; ⑥ 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⑦ 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确锤炼 (如“高、低、宏、细、疾、徐、作、歇”),细腻的描 写笔触,都使文章更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的表达效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 行赏析。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 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样的胳膊和腰脚,领 着我们上前去。”这个结尾奇崛,警策。作者在完美 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之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 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 望,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点击考纲
•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
的语言表达艺术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
中心意思
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
1、从用词遣词的角度去鉴赏。
如:叠字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了 事物的特征,而且读起来节奏鲜 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3)语言洒脱,透过语言可见作者洒脱奔 放的性格。
3.句式多样美
• 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 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 ;
•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 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 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 散文的语言之美。
示例:评《春》的语言特色━━━清新、隽永、警策
朱自清的《春》之所以漂亮动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善于运用 朴实、隽永的语句,把读者引进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与作者共享 春天的乐趣,同赏山川的风姿。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 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 上说,平易好懂,从修辞上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 快,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 味。如写春风拂面,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天比作“刚 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 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 有隽永的特点。
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
里。
•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 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 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 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 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 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 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 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 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 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 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 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评析:这篇短评的标题以三个术语来概括《春》 一文的语言特色,中心一目了然。全文从两个方面对 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第一段着重分析其清新、自然、 质朴、隽永的语言风格,后面则着重评析其富有生活 哲理的警策意味,其写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示例:赏析《没有秋虫的地方》一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以精致、简练、声情并茂的语言,展现出作 者心中理想的秋的境界、生活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音 乐感,极富感染力。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还表现在语言上富有表现力,有些话简直就 是一篇之警策,自然地点上几笔。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他的语言 没有斧凿痕迹,不是刻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具有一种朴素 美,平常之中显示出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境, 甚至还含有 某种生活哲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 是希望。”最后,作者禁不住对春天引吭高歌了:
•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 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 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 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 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 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问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 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 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 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 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 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