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2007-2014年广东题分类汇编之(二十)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2009·广东历史·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9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2010·广东文综·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2008·广东文基·2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
3.(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09·广东文基·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2.(2008·广东单科·1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2007·广东单科·15)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解析】第(1)问的信息已经包含在材料一中,第(2)问要求依据材料归纳意义,两则材料对比的并非差异,而是导致差异的背景,即原因。

【答案】(1)美国和苏联。

(1分)两极格局。

(2分)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2分)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3分)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4分,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B、C选项提法刚好与之相左。

【答案】D
2【解析】由于一些反右派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

B 、C 、D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A
3.【解析】首先找到变化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是从否定到肯定。

先要介绍70年代否定的原因,然后介绍80年代是改革开放,还要分析学术研究能够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分)
教育事业的发展
1【解析】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答案】B
2【解析】A为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B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是1952年,肯定是为了“一五计划”的;D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化教育政策。

【答案】B
3【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比较分析理解能力。

科技兴国是当今社会热点,考生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再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了。

【答案】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