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心肺复苏重要性
这些人均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 ,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 道路
交通事故、各种安全事故数量的增 长也使越来越多的事故当事人需要 现场急救。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 第一现场,有掌握一定现场急救知 识的人在医生到达之前,尽快为伤 者进行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挽救成 千上万的生命。
心肺复苏是什么?
“心肺复苏技术简称CPR,在世界发 达国家相当普及的一种急救手段,在美 国等发达国家,约十分之一的人掌握了 心肺复苏技术,但在我国仅有一千万人 接受过培训,还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 军警人员和消防人员,就因为普及面, 极低的原因,才有今天实施救死扶伤的 人被告上法庭尴尬的局面。
LOGO
普及心肺复苏术 的重要性
邯郸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程爱花
案例一
案例1: 2006年7月10日17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与同事接到 新闻线索,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西有一13岁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水中,一小时后 孩子被救了上来,村民将她倒提起来,以排出孩子体内的污水,来自省会的 部分媒体记者纷纷抓拍着这一新闻现场。时间一秒秒过去了,尽管孩子胃中 排出一些食物残渣与河水,但仍无济于事,孩子依然无呼吸心跳。看着跪在 地上乞求的孩子父亲,已经赶赴现场的曹爱文也十分焦急。“120还没到, 谁会做人工呼吸呀?”,围观人群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出身医生家庭的曹 爱文当即再次拨打120,可信号时断时无,经过两分钟的努力,终于接通了 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喂,120您好,请教我人工呼吸怎么做……”“五下 压胸,一下吹气。”不顾小女孩嘴角冒着白沫,曹爱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 3分钟,5分钟,8分钟后,还不见小女孩醒来,给孩子做着心肺复苏术的曹 爱文急得直掉泪。18时47分,120急救车终于急驰而至。但为时已晚,19时 30分,医生宣布抢救失败。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
时,也不断地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 多样化和日趋繁忙,以及新兴城镇形成及扩大,城市发展 与安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之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激 烈,导致了近年来各种人为的恶性事件以及各种突发疾病 ,突发社会性事件有进一步上升发展的趋势。因此,急救 社会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社会化逐渐成为我国救援 医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心跳、呼吸骤停——猝死,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医院外,包括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 、生产车间、旅途等,猝死4分钟内给予现场心肺复苏术 ,约一半能被救活,4-6分钟约10%能被救活,6-10分钟 约4%能被救活,十分钟以上存活可能性更小。因此,院 前给予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显得异常重要,为猝死者提 供有可能进一步治疗的时间与机会。
案例2: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两名参赛选 手呼吸心跳骤停,在他们倒地10多分钟之内竟没有 人能实施紧急的心肺复苏。
案例3: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家中去世,死因 为急性心肌梗死;广州著名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 执行会长颜湘蓉应邀参加“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 流会”时在演讲台上猝死;著名笑星马季先生和著 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冠心病而猝死……
• 心跳、呼吸骤停可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 何地点,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就要求院前急救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因此“ 复苏时机”的掌握尤为关键:当在“缺医少药” 的现场,如家中、马路上、旅途、商场、工地, 遇到突然发病、遭受意外、甚至严重危及生命的 病人时,几分钟十几分钟的耽误,就意味着最宝 贵抢救时机的丢失。从医学角度来说,一个心脏 猝死病人只有在4 分钟内得到及时地复苏,才有 望生还。在美国每年平均有90 万人死于心脏急症 ,其中2/ 3 以上病人因发病急骤以致来不及抢救 而死于医院外。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现 在没有明文普及CPR,但 并不意味着,掌握CPR技 术的群众参与对猝死者的 急救违法!
同样是落水后呼吸、心跳停止,然而邯郸市武安的小 沛然就幸运得多。那是在2009年的11月份,武安的小 沛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事情。当时邯郸市人民 医院护士孟月梅到武安沙村送病人,当她把病人送到 家准备返回邯郸时,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有小孩儿 掉入水池了!”她赶紧跑了过去,只见水池里漂着一 个小孩,孟月梅慌忙喊人,打捞孩子。好不容易将孩 子救了上来,却发现孩子此时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 由于身边没有任何仪器,孟月梅跪倒在孩子身边,徒 手为其做心肺复苏。大约过了15分钟,孩子终于苏 醒了,看着孩子没有大碍,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孩 子的家长闻讯赶来了,对孟月梅千恩万谢。11月3 0日,心怀感激的孩子家长带着安然无恙的小沛涵, 特地来到市人民医院,向孟月梅送去一面锦旗。
为做到一点,就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除了自身熟练 掌握CPR技术外,还应积极投入到CPR的社会普 及工作中,使每个公民都掌握CPR的相关技能,以
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互救,以挽救生命。如 果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如果掌握了CPR 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一旦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危重伤病人,就
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有效地救治,从而减少意外 伤害及危重疾病造成的伤亡。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 末开展CPR的社会普及工作以来,目前用于现场急 救已达7000 万人次,如今每天约有100 万人幸免 于死 ,由此可见CPR普及的潜在的社会效益是无 法衡量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2
而在我国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及急救设备的限制, 专业的急救人员从出发到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所耗 费的时间则更长,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北京猝 死病人中有88%发生在家中,年龄以中老年人, 尤其是60 岁以上者居多,而抢救不理想的主要原 因是医生到达现场晚,病人在现场未得到及时、 正确的救治。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 命和减轻伤残,第一时间的现场抢救至关重要,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外,作为“ 第一目击者”的家人、路人或其他人也能够参与 到早期救治行列中,并能有效运用CPR技术进行 病人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