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平面向量(知识梳理)一、向量的概念及表示1、向量的概念: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向量。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以A 为始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AB 的长度记作||AB 。
用有向线段AB 表示向量,读作向量AB ; ②用小写字母表示:a 、。
(3)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和联系:①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②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③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向量不是有向线段。
向量是规定了大小和方向的量,有向线段是规定了起点和终点的线段。
2、向量的模: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3、零向量:长度等于零、方向是任意的向量,记作。
4、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单位向量0a =。
5、平行向量:(1)若非零向量a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b a //,又叫共线向量;(2)规定与任一向量平行。
6、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相等向量:若非零向量a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则向量a 、是相等向量。
(1)相等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同;(2)相反向量:b a -=⇔模相等,方向相反。
二、向量的加法1、三角形法则图示 2、平行四边形法则 原理 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a 、b ,作a AB =,b BC =,则A 、B 、D 三点不共线,以AB 、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上的向量b a AC +=,这个法则叫做两个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示3、多边形法则原理 已知n 个向量,依次把这n 个向量首尾相连,以第一个向量的始点为始点,第n 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叫做这n 个向量的和向量,这个法则叫做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
图示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 结合律 )()(c b a c b a ++=++1、相反向量: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
(1)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a a =--)(;(3)0)()(=+-=-+a a a a ;(4)若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则b a -=,a b -=,0=+b a 。
2、向量的减法:已知向量a 与b (如图),作a OA =,b OB =,则a BA b =+,向量BA 叫做向量a 与b 的差,并记作b a -,即OB OA b a BA -=-=,由定义可知:(1)如果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则这两个向量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始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2)一个向量BA 等于它的终点相对于点O 的位置向量OA 减去它的始点相对于点O 的位置向量OB ,或简记为“终点向量减始点向量”;(3)从一个向量减去另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四、数乘向量1、数乘向量的定义: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λ。
(1)长度:||||||aa⋅λ=λ,(2)方向:aλ(0≠a)的方向:当0>λ时,与a同方向;当0<λ时,与a反方向。
特别地,当0=λ或0=a时,00=⋅a或00=⋅λ,aλ中的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
(3)几何意义:就是把向量a沿着a的方向或a的反方向放大或缩小。
(4)运算律:设λ、R∈μ,则①aaaμ+λ=μ+λ)(,②aa)()(λμ=μλ;③babaλ+λ=+λ)(。
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性运算。
3、两个非零向量a、b的夹角:已知非零向量a与b,记aOA=、bOB=,则θ=∠AOB(π≤θ≤0)叫做a与b的夹角。
4、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θ⋅⋅cos||||ba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ba⋅,即有θ⋅⋅=⋅cos||||baba(π≤θ≤0)。
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5、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设θ为a、b的夹角,则θ⋅cos||b为b在a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
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 0=θ时投影为||b;当180=θ时投影为||b-。
6、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ba⋅等于a的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θ⋅cos||b的乘积。
7、向量的运算:运算向量形式坐标形式:)(11yxa,=、)(22yxb,=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对角线为向量和,记:ACADAB=+。
三角形加法法则:首尾相连,记:ACBCAB=+。
)(2121yyxxba++=+,减法求a与b的相反向量b-的和的运算叫做a与b的差三角形减法法则:)(2121yyxxba--=-,起点相同的两个向量的差,箭头从后指向前,记:BA OB OA =- 终点相同的两个向量的差,箭头从前指向后,记: BC CA BA=-运算律:①交换律:ab b a +=+;②结合律:)()(c b a c b a ++=++;③a a a =+=+00+0。
数乘 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a λ是一个向量,||||||a a ⋅λ=λ。
方向:0>λ时,a λ与a 同向;0<λ时,a λ与a 反向;0=λ时,0=λa 。
)(11y x a λλ=λ,运算律:①a b b a ⋅=⋅;②a a μλμ=μλ)()(,)()()(b a b a b a λ=⋅λ=λ;③a a a μ+λ=μ+λ)(,b a b a λ+λ=+λ)(,c b c a c b a ⋅+⋅=⋅+)(。
数量积><⋅⋅=⋅b a b a b a ,cos |||| 2121y y x x b a ⋅+⋅=⋅ 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
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j y i x a +=,把有序数对)(y x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y x a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
(2)向量坐标的求法:①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②设)(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212212)()(||y y x x AB -+-=。
(3)若O 是坐标原点,设j y i x OA +=,则向量OA 的坐标)(y x ,就是终点A 的坐标,即若)(y x OA ,=,则A 点坐标为)(y x ,,反之亦成立。
3、线段的定比分点及λ:设1P 、2P 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同于1P 、2P 的任一点,则一定存在实数λ,使21PP P P λ=,λ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
有三种情况:0>λ(内分) (外分)0<λ(1-<λ) (外分) 0<λ(01<λ<-)(1)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点)(111y x P ,,)(222y x P ,,λ为实数,且21PP P λ=,则点P 坐标为)11(2121λ+λ+λ+λ+y y x x ,,我们称λ为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
(2)点P 的位置与λ的范围的关系:①当0>λ时,P P 1与2PP 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内分点;②当0<λ(1-≠λ)时,P P 1与2PP 反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21P P 的外分点。
(3)若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为λ,点M 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则λ+λ+=121MP MP ; 特别地P 为21P P 的中点⇔221MP +=。
4、向量的重要定理、公式、结论:(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
(2)三角形不等式:||||||||||||b a b a b a +≤±≤-。
(3)重要结论:若||||-=+,则⊥。
(4)向量的模:22||y x +=; 非零向量与b 的夹角: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b a b a b a +⨯++=⨯>=<。
(5)非零向量)(11y x ,=、)(22y x ,=共线或垂直的坐标表示: ①向量共线:b a //⇔b a λ=⇔1221y x y x =; ②向量垂直:b a ⊥⇔0=⋅⇔02121=⋅+⋅y y x x 。
特别地||||()||||(AC AB AC AB ⊥。
(6)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b 、c 为两个非零向量,e 是与同向的单位向量。
①θ=⋅=⋅cos ||a a e e a ; ②当与b 同向时,||||⋅=⋅;当与b 反向时,||||⋅-=⋅。
特别的22||a a a a =⋅=或a =|| ③2222||||))((-=-=-+; 222222||2||2||)(b b a a b b a a b a b a +⋅+=+⋅+=+=+;222222||2||2||)(b b a a b b a a b a b a +⋅-=+⋅-=-=-。
④||||||⋅≤⋅。
(7)向量共线定理和向量基本定理①向量共线定理(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向量b 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λ=。
变形形式:已知直线l 上三点A 、B 、P ,O 为直线l 外任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λ+⋅λ-=)1(。
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三个向量之间关系):若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2211e e a λ+λ=。
(8)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若直线l 上三点1P 、2P 、P ,且满足P P PP 21λ=(1-≠λ),在直线l 外任取一点O ,设a OP =1,b OP =2,可得b a b a OP λ+λ+λ+=λ+λ+=1111。
重要结论:若直线l 上三点1P 、2P 、P ,O 为直线l 外任一点,则21OP OP OP μ+λ=⇔1=μ+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