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教学大纲

税法教学大纲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税法》课程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中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所必需的税法基本理论知识和税收实务操作基本技能,熟练进行企业主要税种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熟悉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强化学生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法知识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财经类课程和胜任相关职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全面掌握我国现行税法的立法原则以及各个单行税种的税制要素、税额计算和申报缴纳。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税收法律法规的简单罗列。

要求学生对理论问题要理解透彻,对业务方法要熟练掌握。

能力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税收理论分析税收法律制度,能够观察并且分析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把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主要税种的政策规定和税款计算,能进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为以后对学生进行税务管理、企业会计和经济管理等应用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税法概论授课学时:6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6学时
掌握:税法的概念、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构成要素;
熟悉:税法的分类、税收立法机关及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了解: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税务机构设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
税法的构成要素,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探讨我国税收立法权。

第二章增值税法授课学时:18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16学时
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征收率的确定,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法。

熟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办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了解:增值税的立法原则、基本原理、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案例分析与作业时数:2学时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探讨增值税税制简化问题。

第三章消费税法授课学时:10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8学时
掌握: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熟悉:消费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立法原则及其与增值税的关系,消费税的纳税人、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申报
了解:消费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立法原则及其与增值税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案例分析与作业时数:2学时
消费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探讨消费税并入增值税的可行性。

第四章营业税法授课学时:5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5学时
掌握:营业税税目、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熟悉:营业税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税收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了解:营业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立法原则及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
营业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探讨我国营业税并入增值税的可行性
第五章城市维护建设税法授课学时:1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1学时
掌握: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计征比率及计算方法
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
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立法原则、纳税义务人、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立法原则、纳税义务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探讨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使用。

第六章企业所得税法授课学时:12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10学时
掌握: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税依据,纳税人、应税所得额确定、资产的税务处理、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的税务处理、税收优惠、税额扣除,应税所得额的调整、亏损如何弥补、纳税申报表主表及附表一的内容熟悉: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税收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立法原则及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案例分析与作业时数:2学时
企业所得税税率、应税所得额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缴纳,探讨企业所得税如何更好的体现公平。

第七章个人所得税法授课学时:8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8学时
掌握:掌握纳税人身份判定、应税所得项目、税率、不同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计算、减免税优惠、境外所得税额扣除、纳税办法
熟悉: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的具体规定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立法原则、纳税人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
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的具体规定,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

第八章其它税种授课学时:4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4学时
掌握:各小税种应纳税额计算
熟悉:各小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法律规定
了解:各小税种概念、税收优惠以及征收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安排集中模拟一周,详见《企业涉税模拟》教学大纲.
五、成绩考核
本课程是考试课,成绩评定方式按《吉林工商学院考务管理规程》执行。

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上课出勤、听课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价;期末考试实行统一出题闭卷考试的形式。

考试阅卷后要进行试卷分析和文字总结。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黄爱玲·《税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6
2.参考书: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税法(Ⅰ、II)》·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