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素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以文体为依据(三篇)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素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以文体为依据(三篇)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素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以文体为依据(三篇)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素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以文体为依据篇一河北省承德县三沟初中李淑侠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

它既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

没有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好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确定目标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就结合我听的这两节课以及在暑假期间进行的国培计划培训来谈一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们要明确设计教学目标应该考虑的因素。

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主要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应该达到的能力,但是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所以,(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是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我们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这样才能符合新的教育理念。

其次,我们要明确制定教学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设计的目不可过于笼统、模糊,要具体、明确,具体到可以检测的程度。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如果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就显得比较模糊,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理解。

如果改为“能复述课文大意”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合理使用描述各方面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

再如,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对于一个新学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定目标,例如在英语中讲解动词be的过去式,我们可以按照“在具体语境中识别、理解、运用”等目标来掌握它,这种循序渐进地方法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另外,层次要清晰,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好听好记。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注意,可默记,可生读,切记一带而过。

并且,老师要引导学生追求目标,如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等。

总之,我们每上一节课之前都应该深思:“这节课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怎么来确定呢?”这是我们在上课前应该弄清楚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才能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素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以文体为依据篇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小白小学侯旭红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深知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思想、各方面知识碰撞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职责至关重大,特别是作为启蒙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抓起,使他们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课,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的语文教师已经不仅仅是靠着照本宣科就可以赢得学生的赏识与信任的,必须储备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并有重组知识的能力,用语言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陶醉于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课堂才会更加生机勃勃,也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宗旨。

在这个崇尚个性,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师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教师已然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发展到现在的还要关注学生健康,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多重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更得要求自己拉近师生距离,放低自己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导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知识见长的过程中心智也更加成熟健全。

语文教师是母语启蒙者,是语言以及文学的启蒙人,也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承者。

下面就教学目标的确定谈谈我的看法:一、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

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

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

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

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有时同一首古诗入选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中,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

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

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

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之下的例子,它完全可以发挥示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遵循课标本真,用好教材,教好课文,而千万不要引导学生像盲人摸象那样,歪曲、偏离、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二、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崔峦老师谈到;“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老师找不到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了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

”大家都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

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如:第一学段的儿童,机械记忆占优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阅读教学主要是词语的积累和培养阅读兴趣,而对阅读方法则未做具体要求;第二学段,意义识记在发展,思维在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在词语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则在上述基础上,就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有可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和选择读书方法。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差异,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差异,如果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那么,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新课程标准就不可能得到落实。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指出,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要对学生做“一刀切”的要求,不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必须全部达到教师的要求,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教授提出,教学的最好着力点,是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完全掌握,如果给一些支撑和提示,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难关。

有些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的只是成人抽象的思维,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思路,也就起不到“脚手架”的作用。

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既要按社会发展要求提升某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的综合实践应用等,又不宜超越小学生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随意拔高,要力求让小学生养成利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领悟阶段目标,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让各项目标在教与学中落实。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素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要以文体为依据篇三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注意点福建省三明刘菊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对作业的布置。

因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实践中是个难点。

怎样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怎样让目标中正而不偏倚、集中而不宽泛、明确而不含糊?下面就案例进行微观分析。

一、目标中正而不偏倚【案例1】《看云识天气》(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2.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读此类文章的基本能力),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具体到这一课,应是通过解读课文,了解自然奥秘,积累文体知识,培养阅读科学小品文的基本能力。

目标这样定位是准确的:“了解”而不是“理解”或“掌握”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不是掌握气象的科学知识,“了解”,是为了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逻辑性。

不少老师明里暗里将教学目标之一锁定在“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上,结果上成“地理课”,丧失了语文味。

将说明文阅读课上成科学课而不是语文课,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忽略语言学习,致使目标出现偏差,在说明文教学中屡见不鲜。

【案例2】《大道之行也》(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1.背诵积累.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目标的偏倚直接体现在教学上:老师检查学生口头背诵、自己口译课文后,大讲“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

对初中生而言,文言文接触少,背诵积累是必需,对文句的理解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目标,无此,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就是空话。

再者,对八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是次要的,是拓展,是深度挖掘,教师应根据学情来确定讲否,学生程度好,讲,程度差,可不讲,重点应放在背诵积累和文句理解上。

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改成如下的内容,是否会更好些呢?.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3.积累古汉语词语.理解“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目标出现偏差,在古文教学中也较多,主要是文意理解、文化体验两者之间把握不准度,要么只讲文意,把语文课上得毫无生趣;要么花大力气讲文化,虚而不实。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是“语文的”,是侧重于言语表达式的学习,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旨归的,才算中正。

聚焦于“言语表达式的学习”并不排斥人文性、思想性。

言语表达式的学习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语言的技术、技能、技巧问题,其中必然渗透着言说者的思想情感,在言语表达式的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必然接受作者心灵和课文内容的陶冶。

文章内容的了解、理解是与“言语表达式的学习”相伴相随的,是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服务的。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目中有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切合学情,才可能是中正的。

二、目标集中而不宽泛【案例3】《鼎湖山听泉》(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