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
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
话文学羽
2013年弟6期
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
——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
O王秀蓉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经过大刀阔斧地学习实践,虽然语文课堂教学出现
了可喜的改现。但是,我们也看到,语文教育依旧在各种各样的理念和口号中彷徨——课堂。创新”与新课改理念
[作者筒介】王秀蓉,女,福建德化人,赣南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14.0・--——
万方数据
教学经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
王秀蓉/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
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对文本内容的浅尝辄止。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的 课程标准把“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道”人文性因素放在教
生从“生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在对语言感悟的深
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
模式—一主题教学:即打破以往各自为营孤立的教学范式.
让语文教学紧密地统一在。主题”创设韵情境当中,从整体上 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 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互动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
极端。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 同时,不能忽视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 交融。有的教师扭曲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学
中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
的挖掘,但是对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课堂教学的热
闹纷繁,形式的千变万化,使学生不能语言文字的进行揣摩
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想象大胆、构思奇特,使语文教学作
[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1)。 [2]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 ・教材・教学,2003(3).
[3]李群,张红.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以及实施建议
品的内容和形式两者之间完美结合,以期为语文教学持续
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 优秀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作品案例的文化背景、形式 的独特个性、语文的精美完善,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
对人思想情感的培养与体验,这就是在研究窦桂梅主题教学 思想与实践后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在追寻人文性的前提是 要稳扎实打地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基本能力。在
纵观窦桂梅主题教学,给一度迷茫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勃 勃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我
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学习主题教学,与时更新,抓住文本的
与评价[J].中学语文教学,2004.(3),
[4]孔夏秋,严鑫华.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文 学教育(上),2010(2).
—-———141.-———
万方数据
在实施主题教学前首先走进教材,悉心倾听揣摩文本的
是从教材本身来说的。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
题,写作主题,而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文化主题或是
哲学主题,如连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
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本质,以
文本解读中的“温度、广度、深度”为核心,通过确立“主题”,
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规定性”;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教材与时代的联系,探知
新的生活走向;最后是回归“自我”,思考教材的学习与自我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等都统整了起来,能够发挥语文
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多元化。 主题语文既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也可以 说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窦桂 梅认为实行主题教学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解 决语文教学中徒有“人文性”的形式,没有实效,不能让学生 真正的走进文本,品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而造 成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二、主题教学的有效运用的途径 主题教学从语言学角度看,对语言发展是有好处的;从
貌合神离,徒有“人文性”的虚华,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品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而窦挂梅
主题教学以主题教学为棱心,给新课改的文本深入解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笔者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来探索其在 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了一些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
文本解读;主题教学;语文教学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 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 文本和感悟文本,并且让学生自主体验文本,实现自由表达
的欲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文段的分析解读。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充分关照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关系,主题教学非常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涵咏,更注重
的关系,通过阐发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用四个思
维视角去解读:教师、学生、作者、编者,以达成视界的融合。
如窦桂梅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引导学生。走进圆明园”
的一个精彩片断,相当于操作环节中。话题切人”;在这之后 有一个片断叫“走出圆明园”,想当于操作环节中的。升华自 我”,教学中立了。毁灭”的主题来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和境 界的提升。 三、主题教学的现实教学的启示 (一)语文教学让人文性统领工具性
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强调了语文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隽永内 涵,还原了语文的本质属性。
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 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
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教师课改观念有所转变,但没有根
本转变,教师思维仍然局限在完成任务。丽不是学法方法的 引导,以自己预定的思路教学,学生的问题也是千方百计地 引向自己的圈子,最好求得不谋而合……传统语文教学的弊 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美的追求”。… 所谓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
刻之时,再借助予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 的走进更多的作家和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这个操 作框架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 元。也可以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 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如<我有一个梦想>先用 “黑人的现状”为情感切入点,在具体探究课文黑人为什么有 梦想、黑人的梦想是什么、黑人怎么实现梦想。再比较白人 和其他国家人们的生活,最后引领学生升华责任意识。
关键主题,以此统领全文,将有助于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有 效教学效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今后的
语文教学中,这种主题语文教学法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不可偏废其一的,只有兼顾好二 者的关系,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能得以实现。 (二)语文教学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对话理论”即阅
互相弥补,最后达到共同视。【21
实际课堂教学出现了“假对话”的现象,离<语文课程标
(上接第129页) 因此,语文教学中角度的选择,语文的灵感,中心思想的把握
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艺 术品位,以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语文教学实践 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6—0l柏一02
思维方式看,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深入下去,会让学生走向深
入。思维的深人会加强。
一、主墨教学的含义
窦桂梅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
校长,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深入研究。形成了既
主题教学有基本的操作框架:话题切人—探究文本一比 较拓J畏・升华自我。在学生人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 言的学习、推敲,同时又是情感的变化、思想的磨砺。先让学
使语文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 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语文教学应有的目的。
等。无不受其艺术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学 习过程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与 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如果,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 然大为改观。如: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学生对于部分 生涩的词句感到难以理解,我则扮演蔡桓公,通过让学生进
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扮演扁鹊,与我这个
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可 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蔡桓公进行对话模拟演习。学生们纷纷感觉课堂形式生动
活泼,事后对我这种课本中学不来的灵机一动深感佩服。
【参考文献】
[1]朱敏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 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艺 术语言的把握能力、对语文教学艺术敏锐的感知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邹玉珍.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6. [3]邹玉珍.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 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的视阈融合式:即你不断进入我的 视阈,我不断进入你的视阈,对话之间木断进入对方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