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间:40分钟)1.如图所示为一个离体的神经元。
在X位置处给其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到达效应器B.图示神经元是传出神经元C.冲动会到达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答案A[图示神经元可能是传出神经元,也可能是传入神经元。
不论是何种神经元,刺激X产生的冲动,最终都会传到效应器。
冲动可以经过Y处传给下一个神经元,Y处不是感受器。
Z处是树突,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 2.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答案C[由题可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但不能确定,是溶剂起作用还是甲状腺激素起作用,需要设计实验排除,选C。
]3.(2012·浙大附中模拟)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答案D[环境温度下降后,体温与环境温差加大,散热量增加。
进食后,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上升,血糖正常后,胰岛素的含量又会下降。
突触小泡只分布在突触前膜内。
]4.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答案C[该反射弧中,肌肉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刺激肌肉,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A正确。
刺激M点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发挥了作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参与,不属于反射,B 正确。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的右极,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D正确。
]5.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答案D[刺激a点左侧,a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b点还处于静息电位状态,即b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表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至a、b 两点间时,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当a点兴奋后立即恢复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指针又向右偏转;在a、b两点中央刺激,a、b两点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即膜外同时为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当a、b两点兴奋后,细胞又同时恢复为静息电位,即膜外同时变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
] 6.(2012·广东六校联考)通过手术损毁大鼠的部分下丘脑(能存活),进行相关研究。
下列结果可能的是()。
A.刺激下肢无反应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体温无法维持恒定D.尿量减少答案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损毁大鼠的部分下丘脑,体温调节受到影响;刺激下肢有反应,此部位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或大脑皮层;下丘脑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损毁大鼠的部分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大鼠的尿量减少,而损毁部分下丘脑,会使尿量增加。
] 7.(2012·佛山一模,3)儿童性早熟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小杨同学认为这一现象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你认为最不合理的是()。
A.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B.滥服营养滋补品C.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D.脑垂体功能异常答案A[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后,乙烯被降解,且乙烯仅对植物起作用,故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A选项错误。
滥服营养滋补品(营养品中可能含有较多量的激素类物质),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脑垂体功能异常(产生的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过量),均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所以B、C、D项合理。
]8.(2012·泰安质检)当你专心解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答案D[本题考查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之一——语言功能。
根据题目的含义,专心解答试题时,需要看懂试题的文字并将组合的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
] 9.(2012·朝州月末)(双选)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种调节的特点是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局限性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分泌物可以是抗利尿激素C.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答案CD[图中显示的分泌、运输和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属于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比较广泛,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具有准确性和局限性;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说明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垂体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10.(2012·汕头质检)(双选)人们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将其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其沉默之谜。
此类突`触“沉默”的原因最可能是()。
A.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B.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C.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D.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答案CD[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因为“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因此突触小体内应该有细胞核,而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或者是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1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
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写器官名称)。
(2)物质d是________。
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
(3)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物质b是________。
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含量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雄性激素,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
(4)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其化学成分都是________。
(5)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的神经细胞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
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肝细胞接受激素②后所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激素①的分级调节可知,甲为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功能,也具有分泌功能),a为促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激素。
(2)图中c为DNA,d为mRNA,e为蛋白质。
激素①与细胞质中受体结合,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3)如激素①为雄性激素,则b为促性腺激素,性激素为脂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切除垂体,促激素含量减少,致使激素①含量减少,再通过负反馈调节使a合成和分泌增多。
长期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腺功能降低进而出现性腺萎缩。
(4)各种受体的化学成分相同,均为蛋白质。
(5)下丘脑对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②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A细胞的信号分子应为神经递质。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②为胰高血糖素,其对肝细胞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1)下丘脑(2)mRNA基因的表达(3)自由扩散促性腺激素增加性腺萎缩(4)蛋白质(5)神经递质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加快12.(2012·广州一模,28)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
物质A是________。
细胞③通过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若要制备抗a-银环蛇毒的单克隆抗体,应取图甲中的细胞________(填序号)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这种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____。
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甲中细胞①可将a-银环蛇毒吞噬且有呈递作用,故为吞噬细胞。
由甲图最后产生抗体可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故细胞②为T细胞,其释放的物质A淋巴因子能作用于③,同时也有抗原直接刺激③,故③为B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④⑤,即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制备抗a-银环蛇毒的单克隆抗体,应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即图甲中的细胞⑤浆细胞,该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这种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抗a-银环蛇毒的抗体。
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正电位。
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答案(1)吞噬细胞淋巴因子增殖、分化(2)⑤既能分泌抗a-银环蛇毒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正电位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13.(2012·佛山一模,29)Ⅰ.图表示人体进食后,血糖、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