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中论文题目: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药学院中药学专业2009 级学号 2 0 0 9 2 1 3 0 3 9姓名张启云2010 年10 月2 日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纲】1、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4、科学社会主义发展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6、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景【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

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不会完成。

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部分。

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到达终点才算结束进程,才算完成。

其次从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定义背景理论基础发展特点核心内容前景【前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种存在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它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

产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一方面创造出一个富有的工业资本家阶级,另一方面创造出一个贫困的产业工人阶级。

从1825年起,连续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转向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说1825年是欧洲经济的转折点,那么,1831年就是欧洲政治的转折点。

从这一年起,连续爆发的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工人运动向何处去?已有的理论不能回答这些重大的时代课题。

封建阶级的复古主张开历史倒车,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不切实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理论纷纷破产。

时代的剧变呼唤人类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定势。

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对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它产生时的经济、政治和理论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分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阶级基础和理论前提。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14世纪和15世纪的欧洲,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外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资本主义的手工业代替了封建的行会经营方式。

然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机的发明出现了,它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到了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大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

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每十年都发生一次,1836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工厂倒闭,产品滞销,工人失业,生活没有着落。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打击和心理恐慌。

这是资本主义当事人完全预料不到的事情。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这些曾给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巨大财富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却也给其自身制造了麻烦。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同生产的社会化已经发生尖锐的冲突,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已经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不能相容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生产力武器,而且锻炼出一个能运用这种武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现代工人阶级。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阶级基础资本主义越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跟着发展;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

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最初是个别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在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个别资产者作斗争。

他们不是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是攻击生产工具本身,如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等。

工人的斗争造成了他们之间日益扩大的团结,这种团结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

工人们彼此联合起来了,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斗争回和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必将发展为政治斗争。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1831年的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的工人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却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

和早期的工人运动相比,近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标志着工人阶级的成熟。

在这三大工人运动中,欧洲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又表明了,无产阶级要达到争取解放的目的,必须有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给无产阶级指明正确的方向。

由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已成为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

马克思通过参与和组织了19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并总结和吸取了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法国工人起义组成"巴黎公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等人进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教训,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订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部著作在1848年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发现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发现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的理论基础。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

空想社会主义无情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幻想地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1],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实践的品格。

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则是因为他们在深入社会实际、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继承人类优秀科学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在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

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而完成于19世纪初叶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有益材料。

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则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也吸收了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成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