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学讲义初稿-1

食用菌学讲义初稿-1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二、菌丝的组织体
双核菌丝是大多数食用菌的主要菌丝形态。双核菌丝体进一步 发育就可形成一些特殊化的组织,如菌核、菌索及子实体等。将已 组织化厂的双核菌丝体称之为三次菌丝体(又称结实性双核菌丝)。菌 核、菌索和子实体中的菌丝体都是三次菌丝体。
二、菌丝的组织体
菌丝体一般是很疏松的,但是,有些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 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菌丝体变态 成菌丝组织体。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菌核、子座和菌索,它们在繁 殖、传播以及增强对环境适应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常见食用菌
食用菌学 ·第一章 绪论
二、食用菌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食用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大型真菌中可供食用的真菌,主要任 务是研究其生活规律及利用的方法。内容涉及到: 食用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生
长繁殖、食用真菌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等);
食用菌栽培(制种、遗传育种、栽培与管理技术、野生食用真菌 的驯化等); 食用菌的利用(食用、药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目的是 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供应人类生活的需要。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食用菌一般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营养结构,存在 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 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是人们食用的主 要部分。 一、菌丝和菌丝体 食用菌的孢子是其繁殖 单元,孢子吸水膨大后,长 出芽管,芽管不断分支伸长 形成管状的丝状体,通常将 其中的每一根细丝称为菌丝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 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 称为菌丝体。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二、菌丝的组织体
1.菌核
由菌丝体紧密聚集而成的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称为菌核。它 质地坚硬、色深,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瘤状、近球状或近椭球状, 大小不一。我国常用的真菌药材——茯苓、猪苓、雷九就是这些真 菌的菌核。菌核内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著名的茯苓聚糖或猪苓 聚糖就来自于其菌核。 菌核对干燥、高温或低温的抵抗力很强,是真菌对不良环境的 一种适应形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又可萌发出菌丝或者在菌 核上直接产生子实体。如内蒙古草原在冬天气温低至—30 ℃ 时,口 蘑通过菌核过冬,其菌核形如小马铃薯,多分布于近地面的4—30cm 的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可萌发成菌丝体,再长出子实体。由于菌 核中的菌丝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菌核也可用做菌种的分离 材料。茯苓主要腐生于马尾松、赤松等树根上,可用松根栽培;猪 苓寄生于柞树、枫树、柳树、械树及一些壳斗树的根上,可在近根 处挖穴下种栽培;雷丸寄生于竹子的根茎部,可在竹林下种栽培。
食用菌学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食用菌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食用菌
绪论
第一节 食用菌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食用菌就是可以食用的真菌。广义上讲可食用的真菌都 可以称之为食用菌。如面包和啤酒中的酵母菌、醪糟发酵中 使用的小曲(酒药:爪哇根霉、日本根霉、米根霉、毛霉、 曲霉、酵母、细菌)、白酒发酵中使用的大曲(夫曲:米曲 霉、黑曲霉、黄曲霉、酵母等)、酱油、醋、腐乳、豆豉等。 人们常说的(传统意义上的)食用菌,一般是指可食用 的、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如人类自古就喜食的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 木耳、银耳、猴头菌、竹荪、羊肚菌、鸡油菌、美味牛肝菌 等都是食用菌。
抗菌消炎:现代研究表明,许多食用菌都能产生抗生素。蜜环菌发酵液中的 抗生素(酚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冬虫夏草 含有的虫草素(cordycepin)能抑制结核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的生长;现已发 现能诱发干扰素形成的食用菌还有蘑菇、金针菇、银耳、木耳、蜜环菌等。这些 发现为生物抗病毒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防癌抗癌:食用菌中的抗肿瘤物质主要是多糖和蛋白多糖体。真菌多糖是一 种生物反应修饰剂,它并不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间接 地抑制肿瘤生长,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我国已在临床上应用的真 菌多糖包括灵芝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猪菩多糖、猴头菌多糖、银耳孢子 多糖等。某些食用菌可产生抗肿瘤抗生素,如大秃马勃产生的马勃菌素(calvacin)、 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的朴菇素(flummalin)、日本月夜蕈含有的月夜蕈素(lynamycin) 等都具有抗肿瘤作用。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食用菌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食用菌的食用、药用与经济价 值
一、食用菌的食用价值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维生素、矿质元索、抗生素、核苷 酸等物质,其中: 食用菌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重的3%~4%或干重的30%~45%,介于 肉类和蔬菜之间。 在食用真菌中,脂肪含量较低,干品一般为2—8%。而人体十分需要的不饱 和脂肪酸却含量较高,如草菇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达73%。 食用菌含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一般均含有十七八种之多,人体必需又无法 自身合成的氨基酸,一般食用真菌中都具备,尤其是禾谷类食物中含量较少或缺乏 的赖氨酸和亮氨酸食用菌中的含量特别丰富。 食用菌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PP、 维生素C、维生素D原等。在食用菌中含量较高的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D原等,比 其它食品含量高。 食用真菌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钾、钠、钙、铁、钵等。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一、菌丝和菌丝体
按照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 次菌丝体。 刚从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又叫一次菌丝体, 这种菌丝颇为纤细,菌丝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细胞核,故又称单核 菌丝。但双孢蘑菇例外,它的担孢子萌发时就含两个核。在初生菌 丝体上可形成厚垣孢子、芽孢子和分生孢子等无性孢子,初生菌丝 的细胞核染色体为单相。 初生菌丝体在担子菌生活史中历时很短,也不会直接形成正常 的子实体,正常情况下两条初生菌丝经原生质融合(质配),发育形成 次生菌丝体,才会形成正常子实体。由于两个单核菌丝体的细胞核 并不融合,因此,次生菌丝体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故又称为双 核菌丝,遗传学上可用n十n表示。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食用菌学菌栽培就是把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在人为创造的营养、理化等环 境条件下,按照人类的要求人为控制完成,以获得大量、优质的食用菌 子实体。
食用菌作为真菌,有着不同于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 要想理解食用菌栽培,首先要了解食用菌在自然界中的生长过程: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第三节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产销概况
人类对食用菌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
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绝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的发祥地。 蘑菇(双孢蘑菇)人工栽培的起源在法国。
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发展。
我国利用现代技术栽培食用菌的历史短、发展快。 “九五”期间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

生产大国, 生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 中国食用菌发展目标宏伟、方向明确,但还存在问题 。 科研成果成效显著 。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物学地位
食用菌不是分类学中的单位 食用菌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真菌门(Eumycot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和担子菌亚门(Basidomycotina) 中的四个纲 2 个亚纲、十个目、31个科、67个属。其中 90% 以上 种类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种类属于子囊菌亚门。 食用菌的分类除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外,能否食用也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根据食用菌的形态和它们在分类学上所属的目、科、 属进行分类,是一种种简明的分类方法。 全世界有 10000多种肉质菌( Fleshy mushroom) 。日前中国已报 道的食用菌有72O多种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一、菌丝和菌丝体
双核菌丝细胞的两个单核在遗传上可以是同核,也可以是异核。 由同核形成的双核菌丝体称为同核双核菌丝体,又叫同核体;反之, 称为异核双核菌丝体,又叫异核体,在食用菌中,约占75%的次生 菌丝体为异核体,只有25%的次生菌丝体为同核体。 经过双核化的食用菌菌丝体能通过繁殖而不断蔓延扩展,如果 条件适宜,这种菌丝体可无休止地繁殖下去,可持续多年产生子实 体。 在自然界,菌丝体的生长繁殖通常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向四周 辐射扩展,因此由外围新生菌丝所形成的子实体常呈圈状生长,称 “蘑菇圈”。它们多发生在草原或森林边缘地。由于菌丝体在土壤 中逐年地扩展而不断扩大,致使蘑菇圈直径可达几米至几百米。根 据蘑菇圈的大小能推算出该蘑菇圈的年龄,如草原蘑菇的菌圈平均 每年扩展12cm,如果测得该菌的蘑菇圈为60cm,则该蘑菇菌年龄为 5年。有人测定该菌的菌圈寿命,一般为250~400年,最高可达600年。 能形成蘑菇圈的蘑菇种类至少有60余种,主要有硬柄小皮伞、蘑菇、 野蘑菇、口蘑、松口蘑等。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食用菌学 ·第一章 绪论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传统药用:从1000多年前东汉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 到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都记载了 大量的食用真菌的药效。许多食用菌都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从食用菌中寻找新 药是天然药物开发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二、菌丝的组织体
猪苓菌核
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猪苓的菌核,为不规则块状,紫黑色,春秋二季采 挖,除泥沙,干燥后是著名的中药,利水渗湿。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 枯根上。广分布,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
猪苓子实体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食用菌学 ·第一章 绪论
三、食用菌的经济价值
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改善环境,促进农业良性生物循环。
生物学效率高。一般食用菌生物学效率为50%—100%,有的食用菌如平菇可 达10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