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液体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6.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 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 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 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 注射,患肢无受压,经常按摩四肢,促进末梢循环。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的原则
• 满足输液治疗需 INS标准:在满足治疗

需要的情况下,尽
• 穿刺次数最少
量选择最细、最短
• 留置时间最长
的导管,同时考虑
• 对病人损伤最小 患者的年龄、静脉
• 风险最小
局部条件,输液的 目的和种类,治疗
时限和患者的活动
需要。
输液外渗的处理原则
促进 液体 重吸收
灭活 外渗药物
活性
使用 拮抗剂
怀疑或发现输液外渗
4.血管收缩药的处理 多巴胺、见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
叶新;可用5mg的酚妥拉明、生理盐水20ml局 部封闭,或用10mg 654-2+生理盐水1ml配成 0.5%的稀释液温敷.去甲状腺素、同多巴胺不 能用50 %的硫酸镁(因为它是高渗性药).
5.化疗药物的处理 (1)即刻停止给药,但不能拔掉针头或套管 (2)尽可能的抽出3-5ml的血或药物,以便减少外渗 药液.可用25/26接1ml针筒抽吸外渗严重鼓起内的药 液残余 (3)拔除针头或套管后,轻按局部止血并预防血肿形 成,抬高肢体,纱布缚盖,使用冷敷或热敷 (4)热敷
4. 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 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 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5.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 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 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 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c.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 1到6英寸之间(2.5-15cm),皮肤发凉,伴 有或不伴有疼痛。
输液外渗的临床分级INS
d.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 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cm),皮肤发凉 ,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e.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 渗出,皮肤变色、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 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cm) ,可凹性 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 ,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 体的渗出。
•多巴胺、间羟胺、 垂体后叶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
•氨苄青霉素、万古 霉素
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早期常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晚期(据缺血程度): 1.灰白期: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数
大小不等的砂白色斑块,边缘清晰,触之 冷硬; 2.青紫早期: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 色改变,压之不退色;
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 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 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 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 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
• 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 同种药物外渗后的局部反应的时间不一
• 可能与渗漏液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 差异有关。
• 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一)
紧急处理
•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 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 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 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
热敷
原理:使血管扩张,减轻疼痛。
热敷:39°~41°,每次20minm ~30min,每
6h1次。 热敷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不能用于已经发生
严重缺血的外渗。 可以用药血管收缩剂外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
腺素、多巴胺 糖尿病患者慎用热敷。
➢芦荟 ➢理疗:红外线照射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自然吸收(避免热敷
具体处理方法
1.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如抗生素类:
(1)肿块<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方 法(拔针4h后可行)。
(2)肿块>5cm×5cm时,应及时给予硫 酸镁或呋喃西林湿敷。
• 2.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的处理 • 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
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于长春新碱和血管收 缩药物则应早期采用保温、热敷,或侧肢体抬 高,以利于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对 于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七叶 皂坩钠;可用5%的Mgso4湿热敷3-4次/d,或着 用0.5%利多卡因封闭.
和摩擦);大水泡(直径1cm以上)进行抽 吸。
➢外科处理:外渗范围大,经过1-3周处理仍 无好转者,进行清创、植皮。
液体外渗及渗出的预液外渗的概述 ➢输液外渗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输液外渗的预防 ➢输液外渗的处理
输液外渗的定义
输液外渗(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 的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 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输液渗出(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 的非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药物:长春新碱和鬼臼类
冷敷 药物:其他化疗药物
冷敷或热敷方法:渗出后立即热敷30-60分钟, 接着在24h内每小时热敷15分钟.
冷敷
原理:使血管收缩,减轻水肿和局部药液 扩散
用冰袋敷:4°~6°,每次20minm ~
30min,每6h1次。
在抗肿瘤药外渗48h ~72h冷敷
注意防止小儿冻伤;奥沙利铂不能冷敷。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二)
局部封闭 • 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
红肿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局部封闭,边退边注射药 物,1次/天,连续3-5天。 • 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 性,避免摩擦和热敷,让水疱自然吸收;大疱, 应在严格消毒后,用针头在水疱边缘穿刺,将水 疱的液体吸收,情况严重的,应由伤口造口专科 护士会诊,根踪处理。
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3.青紫晚期: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内含渗出液,界限清楚;
4.坏死期: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干性坏死,边缘 清楚,周围稍红,触之微热,伴感染周围肿, 可见脓性渗出物,如外渗液渗入手背深层的指 间隙,严重者可导致肌腱坏死。
输液外渗的临床分级INS
a. 0级:没有临床表现。
b.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 于1英寸(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 伴有疼痛。
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 钙剂: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 高渗性药物:50%葡萄糖、浓电解质、20%
甘露醇、氨基酸、脂肪乳,TPN(700~12300) • 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羥胺、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 抗生素:强力霉素、氧哌青、新青Ⅲ、万
古霉素 • 强碱类药物:苯妥英钠、硫苯妥钠
3.对于高渗性药物的处理
可用654-2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 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血管,改善局 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654-2外敷一 次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血 管长时间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 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 敷.
• 注意: (高渗液的外敷是不可用硫酸镁和酒精 的.因为硫酸镁和95%的酒精本身就是高渗 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敷. 对于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高渗 液如: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 24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 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可使温度增 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不同药物选择不同处理方法
药物名称
处理方法
20%甘露醇 4%碳酸氢钠 10%葡萄糖酸钙
0.9%NS6ml+2%利多卡因4ml局部封闭,50%硫酸镁湿敷 0.9%NS2-4ml+维生素c2ml局部封闭,654-2湿敷 0.9%NS6ml+2%利多卡因4ml局部封闭,50%硫酸镁湿敷
升压药(多巴胺、 0.9%NS10ml+雷吉丁5mg局部封闭,热敷 阿拉明、去甲肾等)
输液外渗的原因
患患者者方方面面
新生新儿生儿
老年老人年人
疾疾病病因因素素:: 癌癌症症、、糖糖尿尿 病病、、右右心心衰衰 、症、症低低蛋蛋白白血血
输液外渗的原因
药物因素
PH值<4.1
, >8.0; 渗透压: >
450mOSM/L
抗肿瘤药( 细胞毒性损 伤导致组织 坏死) 抗生素
输液外渗的原因
护理技术
去甲肾上腺素 外渗
死多 巴 胺 外 渗 导 致 肌 肉 坏
科室一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下肢甘露醇外渗
化疗药外渗
输液外渗的预防
护士培训
穿刺成功率高 选择合适的通道
有效降低外渗 发生
患者意识高
依从性好
液体外渗的预防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 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 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 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 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 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高渗溶液 (10%NACL、脂肪 乳等)
0.9%NS6ml+2%利多卡因4ml局部封闭,654-2湿敷,禁用硫 酸镁湿敷
七叶、呋西地酸钠 早期: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 后期:烧伤湿润膏或百多邦外涂
阿昔洛韦、更昔洛 用50%硫酸镁湿敷 韦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三)
热敷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
停止输入 接空注射器边回抽边拔针 评估渗出药液性质、渗出量、面积、局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