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专项题库-专项练习一至专项练习三【圣才出品】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专项题库-专项练习一至专项练习三【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专项题库说明:梁守德主编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是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0余所名校考研指定的参考书目,本书按照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进行分类,精选典型试题(含名校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答案。

专项练习一概念题1.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按国家分类,国际政治学主要分为英国的国际政治学、美国的国际政治学、前苏联的国际政治学、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等;按性质分类,国际政治学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国际政治学两大类。

2.国际政治体系答: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

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组成。

国际政治体系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

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3.国际政治格局答: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

它以“主角”、“主要关系”和“式样”为基本要素,其中以“主要关系”为核心。

长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均以军事集团的实力组合为依据,以战争及其结局为标志,以大国控制世界为目标。

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与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从“格局”入手,就能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国际政治。

4.国际政治秩序答:国际政治秩序,也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

它以主角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为基础,表现为主要角色在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顺序,其基本特征是稳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国控制世界、战争威胁人类、强权政治横行天下、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处于从属的地位。

旧国际政治秩序,就是强权,就是服从。

秩序是人为的,可以调整,可以突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国际政治秩序是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秩序”着眼,就能微观地研究国际政治。

5.国家权益答:国家权益,又称国家利益,也可简称“国权”,是国际政治的动因和直接目标,是各国参与国际政治活动和扮演行为体角色的出发点和归宿。

国家权益,即权利、权力和利益,主要包括:①国家安全权益,即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主要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和不受侵犯的权益;②国家政治权益,即独立自主管理内政外交的权益,维护各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影响的权益;③国家经济发展权益,即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权益;④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互利权益。

这些权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没有主次之分,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根本目标。

国家权益,即国家生存与发展需要,也可称之为国家生存与发展权益。

6.国际政治答: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国际政治包含三个方面:运行体系、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

国际政治具有两重性,它既是围绕权力、权利和利益的矛盾运动,又是追求稳定秩序的过程。

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它的直接目标和主要表现是国家权益,它以国家对外战略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并充满意识形态色彩。

7.国际政治的运行状态答:国际政治的运行状态,指的是国际协调与合作,以及国际竞争与冲突。

它们均围绕国家权益运行,时而协调合作,时而竞争冲突,甚至战争。

不同时期,虽然表现的重点不一样,但任何时候都不存在绝对的协调与合作,或绝对的竞争与冲突,往往是协调合作中有竞争冲突,竞争冲突中有协调合作。

协调合作与竞争冲突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国家权益的活动,一直运行在协调合作与竞争冲突的状态中。

8.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答: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即国际控制和调节机制,指的是行为体间就相互关系和国际事务进行协商形成的制度化的组织机构、原则和程序,其目的是维护国际安全、防止事态恶化和冲突升级。

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包括自发均衡机制和自觉调节与控制机制,如政府间的联系机制和交流机制、国际组织的管理机制和合作机制、国际政治的公认准则和仲裁措施等。

国际政治中的运行机制,从自发到自觉,从双边到多边,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且同时活动,相互渗透。

9.国家力量答:国家力量主要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物质力量,指的是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文教力。

精神力量,指的是社会制度、政府效能、国民意志、民族凝聚力、外交战略决策的水平。

这两部分构成的国家力量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如经过相互作用和政府的良好组织,这两种力量就会产生出一种国际影响力。

在国家力量中,经济与科技力是基础,处于中心地位,而军事力量也是至关重要,当然民族凝聚力和国民意志的统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国家力量是由构成力综合而成的统一体,可称之为综合国力。

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取决于国家力量。

10.国际组织答:国际组织是跨国界的多国联合机构。

组成国际组织的要素主要包括:①多国,至少三国以上,主权国家和群众团体是国际组织的主体,也是行使权力和进行活动的保障;②以联合面目出现,有正式协议作为纽带;③宣布特定的目的和原则,其活动只限于国际事务。

这些要素就是国际组织充当行为体的基本条件。

国际组织最早以民间团体形式出现,随后才发展到政府间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区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民间国际组织;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业性国际组织;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它们在国际政治中能够发挥主权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能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

11.国际联盟答:国际联盟,又称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成立的。

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产物。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维护和平”,“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以防御外来之侵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要求裁减各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

国际联盟设置有4个主要机构:①国联大会,即成员国的代表大会;②理事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③秘书处,为国联常设机构,由秘书长领导,处理日常事务;④常设国际法院,由11名法官和4名候补法官组成。

国际联盟的出现,虽然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和反对战争的愿望,体现了当时各国和平运动的要求,但实际上它是控制在英、法等大国手中,用以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的工具,并未发挥一个世界性组织所应有的权威与作用。

12.联合国答: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是世界各国政府参加的最大的世界性国际组织,由于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因而在国际政治中具有重大的影响。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包括:①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③促进国际合作;④协调各国行动。

联合国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相助与和睦相处。

包括四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

联合国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正义要求和愿望,又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

总起来看,联合国走过曲折道路,也犯过严重的错误,但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推动改革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13.民间国际组织答:民间国际组织,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外的国际组织,即个人和社会团体依据民间条约或协定建立的国际组织,其最大特征是“非官方”性。

这类民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舞台上十分活跃,遍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民族、宗教、环保等等极为广泛的领域。

它们虽然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但由于代表人民群众的呼声,均能从不同角度对国际政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世界宗教组织和和平组织,包括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绿色和平运动组织等。

14.国际行为主体答: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稳定和外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