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

P323等组实验①
涵义:教育经验总结是根据教育实践中所获 得的已有事实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使它们 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并为后人所效法的一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步骤;
准备阶段----搜集事实材料阶段----分析、 整理阶段----结果讨论阶段----撰写正式总 结报告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
选择研究课题 编制研究方案 开展研究活动 分析科研资料 撰写科研报告
等组实验: O1——X——O2 O3 ———— O4
循环组实验: O1—X1—O2
O1—X2—O5
O3—X2—O4
O3—X1—O6
例:教师批评与夸奖对学生课堂讨论影响
可随机地确定一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再对 学生平时上课讨论情况进行评分(初次测验), 然后在某次上课之初,教师夸奖全班学生后组织 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记录其成绩,隔一段时间后, 于上课之初,用同样的时间对同样的学生进行批 评,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记录并评定成绩, 将然后两次评定成绩与期初成绩进行比较,作有 关数据处理后,便可看出教师采用夸奖与批评二 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与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之间的不 同:
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究。
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与置身教育之外 的教育研究。
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 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 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 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是实际工作者从工 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P323:单组实验②)
例:探索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用研究
假设:学具使用对小学生学数学是有帮助 实验处理:实验班按实验要求进行教具选
择与教学内容选择,对比班按普通的教学 方法教学; 条件控制:避免让学生知道是在实验或不 是实验,避免让对比班学生使用学具等 取样:从一年级的六个班中进行摸底测试, 选择条件大致相同的实验班与对比班
出版社,2003年版
3、问题
封闭式问题 (是非或正误式,选择式,
排序式,表格式)
开放式问题 半封闭式问题
4、结束语
访谈
适用范围 1、调查对象文化水平不高,进行书面调 查有困难时; 2、当调查内容比较敏感时; 3、调查的问题需要深入时; 4、当调查对象是儿童时。
访谈的技巧和艺术
了解访谈的目的与方法,把握访谈的标 准 程序;
行动研究涉及到的几个关键点:
我的研究兴趣是什么/ 为改善我的教学实践我应该做什么/ 我应该如何记录研究过程/ 如何检验我的判断是可信的、可靠的/ 如何解释数据/如何描述研究所得并把它公
布于众/这些行动如何改善了现状,下一步 怎么做/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教育调查法 教育实验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 融为一体。
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 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特点:控制条件;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验 证。
步骤:
提出实验课题-----建立实验假说-----选择实 验对象-----确定实验形式---控制实验变量
实验法有着三对基本要素,分别是:
·实验组与控制组;
·
前测与后测;
·
自变量与因变量。
教育实验的三种最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单组实验:O1——X——O2
涵义: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运用问卷、访 谈等方法,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 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认识,分析并提出具 体工作建议的一套研究方式。
意义: 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的研究课题的
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为教育实践服务。
主要方式:问卷、访谈、座谈等
调查问卷
1、导语 2、个人基本情况
释的范围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的人群、
条件和程度 (4)可靠的—内在信度与外在信度 (5)研究有多种形式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保障;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
教师的教育研究
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 四、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 五、教师与行动研究
教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 指导下,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 加以考察、探究、收集、整理、分析、概 括,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 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特点: 群众性;综合性;可控性; 因果性;周期性。
教育科学研究性质
(1)经验的;行动研究,(2)系统的; (3)有效的—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有效把握精确解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图
课外参考书目: 王坦等:《现代教育科研——原理•方法•案例》青
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林焕章等:《教育科研操作指南》国际文化出版公
司,2003年版 郑慧琦等:《学校教育科研究指导》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1年版 李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7年版 吴刚平,刘良华主编:《校本研究丛书》四川教育
了解被调查者的背景材料;
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容易回答; 提问方式,用词选择、问题范围要符合被 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
建立和谐友善的谈话气氛,掌握发问、 追问的技巧。
涵义:教育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 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 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察被试的变化及教育 结果,以此推断所施加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 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方法。
3、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 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所 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 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素养:
1、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 究的意识。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4、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1、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 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 问题的存在。
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 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 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 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文件 (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等)中获得第一手 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