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课后习题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一、简答题1.《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在《新青年》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答:(1)《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
当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在政治上,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进而加紧策划复辟帝制。
在思想文化上,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宣扬鬼神迷信,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醒。
现实的教训引起先进人士的深思,曾经追随辛亥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来唤起民众。
他们开始从先前热衷于旧政党政治活动转向从事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的。
《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其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发动文学革命。
(2)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他从三个方面领导《新青年》的发展: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
陈独秀又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他促使《新青年》成为“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把第7卷第6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为《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
当陈独秀由激进民主主义立场转换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时,他促成了《新青年》改组为社会主义刊物。
(3)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把自己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简明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鲁迅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白话文学作品创作与反封建主义斗争紧密结合,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显示了当时文学革命的实绩,有力的进行反对封建主义和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
(5)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他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推动了文学革命。
但是他反对将《新青年》改组为社会主义刊物。
2.《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它的后期有何变化?答:(1)《每周评论》是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它和《新青年》相互配合补充,《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重在批评事实”。
两者共同“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2)《每周评论》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支持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了五四运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重要的舆论先导作用,为了充分报道五四运动,《每周评论》等报刊还进行了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
在胡适接手主持下,发起了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改变了它的革命的政治方向,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3.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在五四时期是怎样从事报刊活动的?有何贡献?答:(1)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了大量政论。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五四运动期间,他把自己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简明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在《劳动节专号》中发表文章《May Day运动史》和大量全国各地的工人劳动、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及材料,为《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
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是我国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首先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
(2)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其中他署名发表的政论、述评、杂文将近40篇。
它最突出的内容有: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进行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
他精心编辑这张报纸,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
《湘江评论》被查封后,毛泽东接编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新湖南》周刊,从第7期起全面革新,提出4条宗旨:“批评社会,改造思想,介绍学术,讨论问题”,被称为“《湘江评论》的化身”。
他组织了“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向北京、上海、汉口等城市报刊供稿。
他还指导新民学会会员掌握的《湖南通俗报》的出版,担任长沙《大公报》馆外撰述员,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对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3)周恩来在五四运动爆发后,负责筹办并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他把这份报纸办成了出色的民主主义报刊、五四运动革命风暴中的战斗号角,被评为“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1921年到1922年中,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期间采写的旅欧通信,为这个时期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增添了光彩,深刻反映了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旅欧华人的斗争和中国留学生的艰苦生活。
(4)瞿秋白在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11月,他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并且日益倾向社会主义。
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采写了数十篇新闻、通讯,出版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
瞿秋白的作品如实、深刻地报道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增进了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在一代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具有代表性刊物是哪些?其特点是什么?答:(1)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五四运动后,我国无产阶级自觉地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组织领导力量和编者作者队伍等必要条件。
(2)代表刊物《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共产党》,改组后的《新青年》。
(3)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吸收了国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经验,继承了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经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注重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由此开端。
5.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重大改革包括:(1)提倡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冲破封建统治的桎梏,促成了思想解放,形成自由讨论的民主风气,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报刊政论重新受到重视,政论传统恢复并不断发展。
《新青年》发表的大量批判文章不仅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且还宣传了十月革命,传播了马列主义。
(3)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新青年》发动的“文学革命”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4)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五四时期报社普遍加强了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和迅速报道,一些报刊聘设特派记者,广开国内外消息、通讯的来源,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如邵飘萍的《北京特别通信》,为人称道。
胡政之为《大公报》发回一批专电、通讯,成为采访巴黎和会消息的惟一的中国职业记者。
此外,五四运动后,一些报刊在这些留学生中发展了国外兼职通讯员、特派员,从而丰富了报刊的国际新闻。
如瞿秋白的苏俄采访活动和周恩来的旅欧通信。
(5)报纸副刊的革新“五四”期间,许多报纸的副刊改变了以前消闲低级趣味性质,变成介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艺和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阵地,其中影响较大有三大著名副刊,它们是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6)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6.《新青年》是如何从民主主义刊物转变为党的刊物的?答:《新青年》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新青年》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出刊9卷54号。
(1)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其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发动文学革命。
(2)李大钊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①十月革命后不久,李大钊就在报刊上接连发表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7月《言治》季刊)、《庶民的胜利》和(Bo1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11月《新青年》)、《新纪元》(1919年元旦《每周评论》)。
②五四运动期间,他把自己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简明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向读者推荐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③在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新思潮迅速传播的推动下,《新青年》日益倾向社会主义。
在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开始改变对形势的怀疑观望态度,转而同情十月革命,谈论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