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一般诊断高血压不能以一次血压为准,首次发现血压偏高后,应间隔I~2周再量。
如果多次血压高于诊断标准,就应考虑有高血压。
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进一步了解24小时内血压变化。
确诊为高血压者如何选择治疗,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确诊高血压后马上用药;另一种观点认为可先进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如无效再服药。
高血压进行何种治疗主要取决于血压高度:如果发现高血压时血压已高于24/13.33千帕(180/100毫米汞柱),并经多次测定证实,应马上服用降压药;若血压在20/12千帕(150/90毫米汞柱)左右,且时商时低,可选择非药物治疗一个阶段,以观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人的非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项。
(1)减肥、控制体重。
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超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体重能降低血压和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一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人的总热量;二是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2)饮食。
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比西方饮食习惯好,对减少高血压、冠心病发病有一定好处。
高血压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进食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戒烟。
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过量吸烟者患心肌梗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4)戒酒。
大量饮酒,尤其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些病人即使饮酒后当时血压不高,但过后几天仍可使血压升高。
因此,原发性高血压人应限制饮酒。
(5)喝茶。
茶叶中含有少量茶碱,其利尿作用对高血压有一定好处,但喝茶过浓,茶碱含量过高,会引起兴奋、失眠、心悸。
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不喝茶或喝清淡的绿茶。
我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饮用塔罗藏降茶,这个降血压的效果非常好。
此外,老年人在睡前和晨起后若能适当地喝些开水、牛奶,对预防脑血栓形成也十分有益。
(6)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7)好心态。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尤忌大发脾气。
高血压患者如果通过3~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
如无效,则应口服降压药物,不能因为年轻或无症状而不愿用药。
顺便提醒一点,一旦服用降压药,就要坚持每天服药,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应该血压
升高时服药,降到正常范围后停用,要坚持半年到1年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减量或试停药
高血压是怎么发生的
1.年龄。
4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加,根据我国资料表明,40~70岁患病率为37.21%,提示随年龄的增长而引起的体内生理变化或外界的长期影响,对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性别。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略高,男性发病率为8%,女性为9.07%,女性患者一般病情较轻,常见于绝经期。
3.职业与环境。
不同职业中,本病患病率有明显差别,脑力劳动者发病率为7.78%,体力劳动者为4.68%,体力与脑力劳动兼有者为3.34%,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动物实验也证明,动物长期处于紧张、集中的应激状态中可诱致高血压。
4.体重。
据统计体重超重者发病率为17.39%,正常者为5.890A,;减重者为3.49%。
5.妊娠高血压史。
女性患病者常有妊娠高血压史。
据统计,440人中有妊娠高血压史者为172人,发病率为39.06%。
6.家族遗传。
家庭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病较多,高血压有家族史者可高达59%,动物实验在大鼠中已能选出自发高血压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