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街道、公园、广场,优秀的公共空间会带来幸福感

街道、公园、广场,优秀的公共空间会带来幸福感

街道、公园、广场,优秀的公共空间会带来幸福感好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建筑之间有哪些关系?Fibonacci,无水平设计/真正莫迪控以下回答非常的啰嗦和冗长,也集合了我很长时间以来对公共空间的反思。

我对两者的关系回答的少一些,对于公共空间的叙述更多一些,如有错误和不足,忘多指正和交流。

我们如何来理解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如何来划分和定义。

公共空间这个词理想的状态显示着脱离权力束缚。

激发使用者的参与和自由交往。

首先放一张我发现的有趣的图。

1. 行为双人课桌几乎占据了大多数人的整个学生时代。

当两人被安排成为同桌,他们便保持默契或者提前设立好“规则”的使用这张课桌所占有的空间。

他们将在这一小小的空间内度过大多数学习时间。

共同保持着这一个小空间的卫生和桌椅维护。

他们将会达到一种完美的默契,诸如尽量保证不把自己的东西放到超过中线,写字的时候也不会把让手肘超过中线,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对方的抽屉中他们会默守这样的“规则”。

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就像本身就存在一样,空间自发的引导了两个人这样的行为。

两个人在这样一个公共的区域内,共同使用维护这一空间,并产生了较之坐在其他课桌的同学更深的交往。

而单纯的近距离坐在一起是否一定能达到这样的交往和参与程度。

我们后面会阐述。

一个评判公共空间很重要的点就是这个空间将如何引导使用者自发的行为,同时也制约着使用者的另一些行为。

一个优秀的公共空间并不需要用眼花缭乱的提示牌来指导和束缚我们该如何使用。

(某公园游客须知)简洁大气,视线通透的公共空间会制约人们不随地丢垃圾,而植被设施林乱,旮旯众多的公共空间就无法避免污染和私密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的发生。

(此处省略一万字)2. 受众与性格公共空间必定是为“受众”而生的。

而我们反思“设计”这一本来就会被大众所误解的技能时,我们发现无论任何设计,详细到建筑师和景观建筑师来说。

我们似乎更加倾向于将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对于城市的复杂性甚至到一个建筑的复杂性,我们会以一种“美好”的愿景将其遮蔽,而往往这种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共享的区域内,也就是公共空间。

也就是说我们几乎用了一种掩盖的方式来避开了这种复杂性。

因为这种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建筑师的能力范畴。

柯布西耶“光辉城市”便是一张伟大的掩盖现实的蓝图。

严格划分的道路等级,均质且平等的居住空间。

如天堂一般的大面积绿地,柯布西耶打造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人人都可以在他幻想的世界里按照建筑师的方式生活。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光辉城市被不断实践与批判。

而它根本失败的原因仅仅只是,它完全掩盖了人类生态圈的复杂性。

公共空间如同建筑与人一般拥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非商业建筑师似乎都会具有一种乌托邦的思想。

而并非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公共空间就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完全自由平等的空间,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而我更认为这便是建筑师永远不可避免的悲剧。

(图为911 纪念公园)这个有着非凡意义的纪念性公共空间被交由彼得沃克设计完成。

彼得沃克用极简手法创造的这个公共空间有着足够庄重又足够清新放松的空间性格。

极简主义的公共空间并非完美的公共空间。

它无可避免的暗示了这一高地价区域的空间属性。

它就像一件完美的外衣,美到不能被随便占用,干净到足够高冷而不够热闹。

这一种空间属性潜移默化的引导着空间中的人们举止和行为,它更像一个可以供人放空思考的墓园,甚至略带轻松的享受午后的休憩。

这种双重性格空间设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遗址所隐含的复杂性,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

(图为纽约高线公园)从库哈斯开始关注城市景观这一潜力巨大的城市要素开始,詹姆斯科纳无疑是景观都市主义最有力的推进者,而景观都市主义的方案在全世界各地连连中标也暗示着各地政府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目光转移。

我认为这无疑是极大的转变,政府对于城市的关注已经由单纯的有标志性的“点”转移到了城市环境的整个“面”上。

这样公共空间将更注重人居的生态环境,政府更加重视这种空间的面积和延续性,并且重新将公共空间置于市政工程同等的位置,而非市政工程的附属。

印度贾斯坦邦月亮水井无疑为我们提供着这种线索,最初的公共空间几乎都是市政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这种公共空间将引导着城市的市政工程应该朝着哪一种方向进行发展,市政工程也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属性和特定的功能与受众人群,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空间始终是一种积极的状态。

做为景观都市主义风潮中最优秀的一个空间设计莫过于高线公园。

废弃的高线铁轨被改造为一整个脉络般的公共空间。

迪勒在高线公园中的细部设计极大的保留了高线这种特有的场所记忆,道路与座椅都呈现出一种轨道和路枕的形态特征。

这也使高线公园呈现着一种不同于其他公共空间的性格特征,延续着城市的文脉。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将受益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改造,居民生存环境和城市生态将或多或少的得到改善。

但正如高线公园这样有益的公共空间下也不可避免着矛盾,并且已经开始显现。

高昂造价的公共空间所造成的城市景观高档化会逐渐引起城市资源分配的矛盾。

高线公园周边地价房间高涨,使得高线公园附近的居民区和办公楼备受富人的青睐,穷人逐渐远离了这一区域,也许未来几十年后,高线公园所在的区域将完全被富人所占领,社会资源也会相应的向这些区域倾倒。

如若在中国这样拥有特殊土地政策的国家,这一进程将会更快更无法避免。

高线公园这样一个优秀的公共空间也无法避免导致社会资源的倾斜。

正如上文所说的,表面上的美好实际也无法隐藏得住城市的复杂性,美丽舒适的公共空间也无法避免高档空间的性格,真正的提供平等与自由。

这就像一个悖论一样困扰着设计师,或许我们是否又开始重新幻想柯布式的乌托邦城市。

公共空间该是什么样的性格,它到底会受惠于哪些人群,如何来权衡设计,也许是个永远无解但是永远值得反思的问题。

3. 临时性临时性是公共空间的一个明显特征,这点与私有空间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临时性是指使用者使用时间的临时性。

课桌的空间也是临时的,相比公园的长凳来说,它要持久很多。

使用时间的差别,导致了交往和参与程度差别。

公园长凳如果要产生良好的交往效果,那么至少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凳子”(凳子指坐的区域)的长度和位置。

凳子的长度如果不够长,当一个人坐在那的时候,另一个人会选择去另一条凳子坐。

人们“惯性”的会对陌生人保持实际的距离,而如果凳子的长度太长,两个人选择坐的距离会相隔甚远,以致于无法产生交往。

所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而我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要去试图设计凳子,利用大台阶,花池水池的边,草地和其他设施来暗示凳子,让人们自由选择坐的方式。

因为凳子所在的临时性空间,当一个人或者两个相熟的人使用时,会暂时性的定义为他们的“领域”,便将其他人“拒之门外”。

这种临时性所体现的独特的意义就是,凳子并非是固定功能的永久设施。

而它的适宜的形式引导了人们如何更好的去使用它们。

具有临时性功能的公共空间设施往往会让使用者以一种更放松的心态去使用它们。

就好像,我只是想坐在哪休息一下,而固定座位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占有”的心理。

而类似大台阶这样的公共空间,你只会体会到参与,因为它具有的临时性太强,且尺度更大,是不会产生被私人的“占有”的心理。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天津桥园公园)而如果需要加入真正的凳子的话,需要考量凳子的形式与尺度。

最佳的形式莫过于将各个长凳紧贴的排列,或者直接面对面布置,强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或者直接让人们互相对视。

增大了产生交往的机会。

关于如何产生交往我们后面章节会详细论述。

(纽约中央公园)另一点是“凳子”所在的位置,如果坐的区域前方是一个视觉的焦点,那里经常会进行一些活动。

又或者坐的地方是中心的水池,炎热的夏天,那里一定是公共区域内最受欢迎的地方。

对于位置的精心挑选可以增加“坐”的时间,延长了使用者使用的“临时性”。

这是增加交往和参与最直接的方式。

(纽约中央公园)4. 领域我们在进入空间的时候,会自主的产生对空间的划分。

一个无论多大的空间都会被我们无意识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这一区域我们称为“领域”,领域这一词隐含着一种“占有”的关系。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词,两个人共同使用的课桌,桌面虽然同属于一个平面,但是使用者会默认的将其一分为二。

任意一部分都可以被使用者更为自由的使用。

你会在属于你的领域刻上一个“早”字,但你不会在你同桌的桌面上刻上一个“早”字。

在你的领域中,你有使用这一空间的最高权力,这种不被干涉的权力激发使用者对这个空间的改造。

这个空间就变得潜力无穷,这很有意思,你可以看到女生们总是把自己的一边收拾干净,贴上贴花,布置一些摆件。

而如果靠近窗台的话,窗台又会变成他们临时性的“领域”,被装饰以小盆栽或者手工课的作品。

而男生们的领域却又略显凌乱单调。

每个“领域”都会展现出每个人的性格,显示出他们对这一空间的参与程度。

(国外某小学教室)在不同的领域当中,空间应该展现出不同的性格,这就是我总会提醒自己的,避免空间的均质。

均质化的所造成的后果便是空间毫无鲜明的特点,他们看上去都是COPY 的效果。

(图为柯布西耶“别墅公寓”构想图)均质化的空间是工业时代的一个标志,象征着平等、均富的乌托邦思想,它是一种快速建造,节省造价,短时期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但是后工业时代里,我们的生活中仍然被均质化的空间充斥着,我们渐渐看到了住宅,学校,住区,公园甚至城市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相似性。

路易斯·巴拉干适应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的墙来暗示不同的“领域”,而这种做法最有趣的一点是,当你站在两面不同颜色的墙之间的转角,你都能感受到两个不同的”领域“,因为他们边界上不同的颜色和墙高,就导致空间有不同的感知。

在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的主教堂部分,柯布使用不同颜色的光线暗示不同的“领域”。

这点在右侧的祈祷室更为明显,不同标高的平台上方有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下来。

虽然在同一个小房间内,我们感知到了这种不同的“领域”。

路易斯康也有他个人明显的做法。

作为对空间等级秩序控制得最精细的建筑师。

路易斯康在不同的领域会采取不同的屋顶形式,不同的地面材质,不同的节点装饰。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我们就不需要再通过分析图来了解康在一个建筑内的等级秩序了。

虽然普世大众并不能够理解真正的等级秩序,而我们站在这个区域内,它的地板屋顶和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领域“的独特性。

建筑师的这一切工作往往是为了打破空间的均质化,无论光线,材质,颜色,高度,布置等等任何一个细节,都能改变这一空间的特质,让着一“领域”有着独特的个性。

而这些细节往往成为了建筑师刻意去表现的地方。

我们对空间和建筑的感知往往超过建筑师的想象,但大多时候,职业的建筑师却会在设计中忽略了这些细节,当我们去设想宏大的蓝图时,总会头脑发热忘记了思考空间真正的本质,它该如何被人感知。

非均质化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居高不下的造价和设计的难度,它们往往在贫民的阶层展现得更淋漓尽致,高度自由化的使用权彻底消灭了均质化所带来的乏味不堪。

相关主题